第1课时《解方程(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解方程的第1课时,要求学生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设计首先采用“先试后教,先做后说”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从复衡的原理入手,产生质疑,然后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师生共同探讨解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探索交流解方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认真检验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对书写格式进行要求,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通过安排小组对解方程的检验进行交流,明确检验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盒子乒乓球学生准备练盒子乒乓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让学生猜里面有几个球;学生可以任意猜)师:你们能准确说出盒子里有几个球吗?生:不能!(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球的个数)(课件出示教材67页例1情境图)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师:你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3=9)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游戏导入新课,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1)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x的值是多少?(由于数据较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出结果)(2)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里给予学生一定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全班交流: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预设生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9-3=6。生2:想6+3=9,所以x=6。生3:把9分成6和3,想x+3=6+3,所以x=6。生4: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就得到x=6。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前3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4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对吗?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4)操作验证:师拿出课件演示中的天平实物。(天平左边有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有一个相同的透明的盒子,里面有9个球,天平平衡)师:现在谁来试一试?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天平会怎么样?(学生拭目以待,跃跃欲试)学生操作演示,天平平衡。。师: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他的想法是对的。以后我们就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这个演算过程应该如何书写呢?(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师:从方程的第二行起写一个“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为了美观,要注意每步中的等号要对齐。(师边强调边示范)师: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他数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方程两边都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说得实际一点,解方程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师:我们要想知道算得对不对,不能每次都用天平来验证,尤其是遇到较大数的时候。那怎么办呢?(验算)师:怎么验算?(
第1课时《解方程(一)》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