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说明伴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和西部大开发的浪潮,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越来越受到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经济的蓬勃发展,使重庆需要更好的城市形象来反映其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渝中半岛是重庆城市形象的窗口,如何体现重庆的经济地位和独特的山水形态,成为本次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的重心。:“人与自然”、“国际化”和“文脉”。关键词:“人与自然”城市活动的主体是人,因此创造适合人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空间对于新重庆市和新渝中半岛显得尤其重要。渝中半岛两江环绕,山形跌宕,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特征。保护好自然的山水形态,体现“山中见城”的形象与创造人居住的空间结合起来,形成人与自然共生的新渝中半岛是我们创意的出发点。关键词:“国际化”渝中半岛是重庆城市和经济建设的窗口,也是重庆发展与台。新渝中半岛是重庆的中央商务区,重庆的文化、商贸、政治中心,更是重庆向世界展示新重庆经济、文化的舞台。关键词:“文脉”渝中半岛是重庆城市的发祥地,尤其是近现代重庆城的兴旺、发展给渝中半岛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遗产。寻找、继承和发扬古重庆的城市文脉是本次形象设计创意的重要原则。,在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同时,也力争树立国际城市的形象,向世人展现巨大山城、江城独具特色的魅力。渝中半岛承载了重庆的过去和现在,并将成就重庆的未来。它集中体现了重庆作为大都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的所有特点。本设计方案的创意是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自然生态以及已形成的特有形态出发,创建一个城市生活同生态环境相平衡的大都市中心区形象,在保持城市历史文脉延续性的同时,更新港口及火车站空间,创造亲切宜人的滨水空间,增强城市的亲水性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突出做为地区中心城市形象。充分结合地形,重塑独具特色的山城人居环境。因此,我们结合渝中半岛山脊线和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的城市空间认知习惯,设置了巨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将整个半岛分为上、下半城。上半城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和朝天门景观区。下半城为大礼堂文化区和菜园坝滨水区,共同构成城市形象的五大景观片区。做为山地城市,大规模的森林公园不仅是恢复生态的重要起源和发生地,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这种自然媒介的串联和分割,平衡大都市给人带来的紧张、压抑和迷失感,重塑山城特有的生态形象。做为滨水城市,新方案通过对朝天门港区环境改造和形象设计,展现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形象。更新菜园坝火车站,将其开辟为一处集演艺、博览、科技和会展功能为一体的滨江休闲区。CBD历来是城市形象的集中表现,新方案通过建设统领全局的标志性建筑物,整备解放碑中心区的空间格局,体现大都市的风彩。在大礼堂片区,除了设计联系滨水区的休闲街和金融街外,围绕大礼堂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居住大社区。新方案将给重庆带来一条壮观的城市轮廓线,充满活力的滨水区以及一个体现重庆山雄、水秀、城美、人杰的都市核心,真可谓:四面青山里,两江碧水流,花环树绕中,鳞次见重楼。:朝天门是重庆的水上门户,历来为西南冲五路、遥牵荆楚的重地,亦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首要之地。本设计方案取意江河源起的码头文化,展拓广场空间,结合原有客运中心,采用桅杆张拉结构,配以白色膜材,建
最新半岛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