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交界处,人称“一脚踏三省”、“湘楚西南门户”。,辖18个乡镇288个村19个社区(居委会),31万人(2012年),%,是苗族聚居县。花垣锰矿探明储量居湖南省之最,中国第二;铅锌矿探明储量居湖南省第二、中国第三,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美誉。花垣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1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乾嘉苗民起义古战场遗址、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等人文景观;也有大小龙洞瀑布群、边城茶峒风景区、古苗河蚩尤风景区等自然风光;花垣还是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苗语文、苗画、苗族生成哲学等苗族文化古朴神秘,是苗族巴岱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花垣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湖南省县域经济强县”中文名称花垣县,XanbJibYos(苗文)外文名称HuayuanCounty(英)别 名东方锰都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地区花垣镇、边城(茶峒)镇等政府驻地花垣镇电话区号0743邮政区码416400地理位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面 积1109平方公里人 口31万(2012年)方 言汉语西南官话,苗语东部方言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边城茶峒、大小龙洞瀑布、古苗河等车牌代码湘U行政代码433124建制沿革编辑洪武元年(1368)置崇山于老城(今吉卫镇老卫城),后撤卫改置崇山千户所。花垣县县级建制始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镇溪军民千户所,分镇溪崇山124寨为十里,自高岩河分界,下四里为今吉首地,上六里为花垣镇今花垣县域,旧称“六里苗地”。清雍正八年(1730),设六里同知,雍正十年改六里为永绥厅,治吉卫吉多坪。嘉庆二年(1797),升永绥厅为直隶厅。嘉庆七年,厅治迁花垣(今县城)。民国元年(1912),改直隶厅为行政厅。次年,改永绥厅为永绥县,属辰沅道。民国24年属湘西绥靖处。民国25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和平解放,同时成立县人民政府,治花垣。属沅陵专区,1952年改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3年9月,永绥县改名花垣县。辖地、治所不变。1955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2014Baidu -Data?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花垣县花垣县(苗文:XanbJibYos)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东接保靖、吉首,南连凤凰,西邻贵州松桃、重庆秀山,北近保靖。,,总面积1,。东经109°15′~109°38′,北纬28°10′~28°38′。[3] 地势地貌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中部缓呈三级台阶状,形成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三个台阶型地貌带。花垣县内雄奇挺拔的崇山峻岭,平均海拔五百米,最高的莲花山海拔1159米,最低的狮子桥海拔212米。境内以山原地貌为主,层峦起伏,溪河交错。[4] 土壤境内土壤以水稻土、黑色灰土、红色灰土、红壤土、黄壤土为主,共5类,13亚类,44土属,144土种。气候花垣县属于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春季气温回暖较早,但不稳定,寒潮活动较频繁,夏季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夏秋季干旱发生较多,冬季比较寒冷,湿度大。℃,℃,℃,℃,极端最低气温-℃。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其中4-,占全年降雨量的73%。最小相对湿度4%,年平均无霜期279天。,占可照时数的28%。,最多风向为ENE风。。。[4] 水文花垣县境内有兄弟河、花垣河等大小河流32条。[3] 3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花垣县总面积1,。(1995年末实有),,。矿产资源花垣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20余种,锰矿探明储量居湖南省之最,全国第二;铅锌矿探明储量居湖南省第二、全国第三,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美誉;2011年初步探明铅锌矿远景储量1300万金属吨,花垣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基地。[5] [1]
花垣县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