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成效的基础上,编制了舒城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蓝图和依据。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抓机遇,借力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雨雪冰冻、甲流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顺利和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标,构建了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景象。特点是: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010年达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2010年达46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010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31个,,到位境内资金3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达1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26%;规模工业企业数由“十五”期末56家增加到156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7家,利税5000万以上企业1家;童车童床、羽绒羽毛、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已初步显现;经济园区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县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32亿元,入园工业企业已达86家;杭埠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入园工业企业已达62家;,羽绒加工贸易企业28家。三是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年产量突破40万吨,蔬菜突破30万吨。形成“圩畈粮油、城郊蔬菜、丘岗畜禽、山库区林茶栗药”四大区域;省、市、县龙头企业达11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70个;全县建有4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有5个品种获得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40个品种绿色认证;“万佛湖”鱼头、“舒城小兰花”茶叶、“华银”茶油畅销国内外。%,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四是商贸旅游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2010年达36亿元;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城乡商贸业呈现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态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达4000万美元;201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亿元,万佛湖创国家4A级、万佛山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获得成功;家政服务、养老保障、社区医疗等社会服务业以及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正蓬勃兴起。2、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5亿元,城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领域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个经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规修编;县城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工程如期建成投运,天然气管道、防洪以及电力等建设改造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城改造、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村村通公路完成920多公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了丰乐河圩堤、杭北干渠加固和小流域治理工程。电网建设完成杭埠110千伏、平田和棠树35千伏变电站建设等。邮政、通信和信息网络建设得到加强。“数字舒城”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稳步提高。二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达200多个,占开工项目总数的25%;总投资达106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5100万元。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相继落户,如华润雪花啤酒灌装线项目、东风机电军工项目、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汇联汽车轮毂项目、火力发电项目等。2010年,列入省“861”项目21个,;列入市3000万元以上重点调度项目85个,总投资293亿元;共谋划项目201个,总投资555亿元;县四个“三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三是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和政策。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下,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一手应
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