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 (1).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1)    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①与读者见面了。看着放大后的竹简照片,在赞叹楚文字精妙之余,也向竹简的整理者表示由衷谢意。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也就没有我们阅读的欢乐。今仅就《子羔》篇中的一些字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还请专家指正。    一    《子羔》第二简“孔子曰:钤也,舜来于童土之田”。我们要讨论“钤”和“来”二字。    先看释为“钤”的字。简文作:    A    此字应当分析为从“金”,“匀”声,释为“钧”。“匀”旁的写法与包山楚简129、130“匀”字的写法同(《战国文字编》②619页),与楚文字中的“今”或“今”旁形体有别(《战国文字编》331页“今”、977页“?”)。因此,A应释为“钧”。    原书186页考释如下:    “钤”,子羔之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高柴,字子羔。”子羔,也称子高、子皋、季皋,春秋末年卫国人。“钤”字与今本文献对应者,只能是子羔之名;在简文内容中,与孔子对话者也仅有子羔一人。“钤”从金,今得声,古从今声字有不少音变,此字音读当与“柴”音相近,疑读若“岑”。……“钤”与“柴”为从纽双声,音近假借。按:作者认为是子羔之名,这是正确的。“钧”似应读为“柴”。典籍中“徇”、“迅”二字相通,如:《史记?五帝本纪》:“幼而徇齐。”《集解》“恂,疾也。”《索隐》:“裴氏注未见所出,或当读徇为迅。”③“讯”、“訾”二字相通。如:《礼记?学记》:“多其讯。”郑注:“讯或为訾。”④“徇”字声符“旬”从“匀”声;“訾”、“柴”均从“此”声。因此,“钧”可读为“柴”,是子羔之名。    再看释为“来”的字。简文作:    B    此字原书隶作从“来”从“田”,读为“来”。按:《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1》⑤“啬”字作:    C    B、C形体完全相同,B也应释为“啬”。    “啬”在简文中当读为“穑”。《说文》:“穑,谷可收曰穑。”“穑”在简文中用为动词,耕种。《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孔传:“穑,耕稼也。”《盐铁论?错弊》:“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简文“舜啬(穑)于童土之田”,意为舜在荒芜的土地上耕种。    二    《子羔》第八简“古(故)夫舜之德其城(诚)贤矣,[上爪下禾](以下作D)(播)者(诸)畎亩之中,而吏(使)君天下而称。”我们要讨论的是“D”字。    此字隶作“D”是正确的。但认为“‘D’即‘番’字所从的声符‘采’,通假作‘播’或‘布’”(192页),则是错误的。《说文》:“D,禾成秀也,人所以收。从爪、禾。穗,D或从禾惠声。”白于蓝先生认为“D字上古确实兼具秀字的读音,应同时代表D(穗)、秀这两个同义词”。⑥“D”字多次见于郭店楚墓竹简中,如:《唐虞之道》8:“咸D(由)此也。”《忠信之道》6:“君子弗(由)也。”“D”均读为“由”。因此,《子羔》简文中的“D”也应读为“由”。《尔雅?释诂上》:“由,自也。”郭璞注:“自,犹从也。”简文“由诸畎亩之中”,意为从田亩之中。与《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田亩之中”义近。    三    《子羔》第十简:“契之母,又(有)[?西](乃、?)是(氏)之女。”    原书195页考释:“又[?西]是,读为‘有?氏’。”非常正确。我们在这里补充一个通假的例证。《说文》:“[?西],惊声也。从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