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文化建设刍议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设施,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增强,人们对于图书的需求也不亚于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尤其是随着网络应用范围的日渐扩大,网络小说、博客、微博、电子读物的盛行,一场阅读领域的革命早已在读者中间盛行。当前读者大众已逐渐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更前沿、更丰富的阅读需求。因此,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办好大众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各个城市建设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一、目前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一)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改善、资金不足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公益事业的重要部分,是辅助人们学习、查阅资料,丰富自身业务知识和阅读视野的重要活动载体,目前各地方图书馆建设差异加大,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图书馆投入较大,环境比较好,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及许多城市的图书馆建设存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馆舍基础设施差等问题。一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由于原来的基础硬件较差,现代化设备没有得到及时充实。虽然有些图书馆也使用计算机管理,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二)现有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难以满足读者服务需求现在图书馆网络电脑能够处理的网页是所谓“表层网”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静态的、可公开获得的,仅仅是整个网络信息量很小的一部分,而网上大量动态的、数据库网站所含的信息是无法下载和测定的。这部分信息资源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还尚待时日。然而,在信息技术全新发展,人们的信息需求开始转向知识需求的形势下,现有信息服务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以网络信息为例,网络信息的特点是无序、多媒体、多语种、多类型、多结构、多垃圾,用传统的方法根本无法处理,以致“信息淹溺,知识饥荒”、“信息孤岛”等问题日益深刻化,传统的图书信息服务和原有图书设备不能满足当代读者需求。(三)公共图书馆信息的再加工难题未解现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通常是提供信息源的目录、文摘或全文,主要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数字化、存贮、分类、传输、检索等。通过图书馆书目、联机检索、搜索引擎、网上浏览等提供信息。至于信息是否有用,还要通过读者对信息的选择、吸收和评价。现有的信息服务功能,基本上没有超出传统图书馆机构的框架。人们迫切需要信息服务部门对信息进行知识密集型加工。然而,现有检索方式只能解决1%的用户“已知已有”信息和1%用户“已知所缺”信息,而对98%用户“不知所缺”信息很少能提供。在众多媒体信息中,现有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局限于文本信息。在文本信息中,主要处理“浅海网”的信息。在“浅海网”的信息中,也仅能覆盖其中一小部分。奈斯比特说:“没有经过整理的信息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我们的敌人,当然更不是财富和资源。”信息资源建设是全球性难题。公共图书馆应该成为捕获和转换人类知识的机构,而不只是简单地为了检索数据和信息服务。(四)部分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设施,在有些地方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有不少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图书馆专业培训,专业知识缺乏,业务能力不强。人员继续教育不够,观念落后,达不到现代化管理与服务的要求。为此,造成图书馆人员素质偏低,多数人只能从事简单的服务,导致一系列工作质量不
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文化建设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