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成血脂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共同完成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于2016年10月24日正式颁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发表概览我国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HDL-%%,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4要点提示:依据ASCVD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的基础;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应按推荐的流程进行;对年龄低于55岁人群应关注心血管病余生危险危险分层、干预靶点和治疗目标值分层TCLDL-CHDL-CTG合适范围<(200l)<(130)≥(40)<(150)~(200-239)~(130-159)~(150-199)升高≥(240)≥(160)≥(60)≥(200)降低<(40)分层TCLDL-CHDL-C非-HDL-CTG理想水平<(100)<(130)合适水平<(200)<(130)<(160)<(150)边缘升高≥(200)且<(240)≥(130)且<(160)≥(160)且<(190)≥(150)且<(200)升高≥(240)≥(160)≥(190)≥(200)降低<(40)2007版指南-血脂水平分层标准[mmol/L(mg/dl)]2016版指南-中和异常分层标准增加了对10年ASCVD总体发病风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的人群进行ASCVD余生危险评估的建议,以利于早期识别ASCVD余生危险为高危的个体,并进行积极干预提出用“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NegativePositive2016版血脂指南2007版血脂指南血脂异常危险评估血脂异常筛查早期检出血脂异常个体,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h内检测血脂早期筛查成年人筛查ASCVD患者筛查8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有ASCVD病史者A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B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C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D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符合下列任意条件者,可直接列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极高危:ASCVD患者高危:(1)LDL-C≥≥(2)≤LDL-C<(或)≤TC<≥40岁不符合者,评估10年ASCVD发病危险危险因素个数*血清胆固醇水平分层(mmol/L)≤TC<(或)≤LDL-C<≤TC<(或)≤LDL-C<≤TC<(或)≤LDL-C<~1个2个3个低危(<5%)低危(<5%)低危(<5%)低危(<5%)低危(<5%)中危(5%~9%)低危(<5%)中危(5%~9%)中危(5%~9%)有高血压0个1个2个3个低危(<5%)低危(<5%)低危(<5%)低危(<5%)中危(5%~9%)中危(5%~9%)中危(5%~9%)高危(≥10%)高危(≥10%)高危(≥10%)高危(≥10%)高危(≥10%)具有以下任意2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定义为高危:○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BMI≥28kg/㎡○非-HDL-C≥/
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