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都市型城乡一体化:三圣花乡.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都市型城乡一体化:三圣花乡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是五个充满诗意的景区名字。但是谁又能想到,就在三四年前,这里还只是位于成都市中心区边缘的五个普普通通的村子,被称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的偏僻角落。就因为是农村,当地农民只能靠小打小闹式的种花来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始终无法摆脱贫穷和落后的宿命。而今天这里却摇身一变,成了成都人争先恐后前来休闲的“五朵金花”,成了刚刚兴起的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成了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们纷纷前来观摩学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田,成了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一个时代的新宠儿。“五朵金花”所在的5个村子位于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全乡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8万人,村民世世代代基本以种花为生。三圣花乡并不具备快速发展的先天条件:这里的土壤属于成都龙泉山脉的酸性膨胀土,土质不好,全乡长期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加之又刚好处在城市的通风口上,按规划不能作为建设用地,只能用于城市绿地,不可能像其他城市近郊那样推进城市建设。乡里最穷的时候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与锦江区其他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改革突破口选在了“五朵金花”中的第一朵——“花乡农居”所在的红砂村。红砂村村民一年四季以种花为主,但一直没有形成气候。区政府经过周密的调研,决定打好“花木之乡”牌,通过争取举办“四川省首届花博会”来带旺这里的人气。他们创造性地提出要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即围绕城乡一体化,为农民变为市民创造制度环境,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不能为办会而办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锦江区政府首先按照川西民居风格对红砂村的农房进行统一改造,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在保持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流转的方式把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租给公司或大户,集中整理,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单位产出效益。同时在政府引导下引进28家龙头企业,结果仅花了1400万元就完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没花一分钱,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花博会的成功让当地农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一些有经营能力的人也趁势自主经营起了农家乐,赚得盆满钵满;能力欠缺的人,则靠出租房子、土地流转、入股、打工四条途径,也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经过努力,上万平方米的花博会展馆变成前店后厂的鲜花市场,应用美国维生公司小盆花规模化生产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已经垄断了省内某一花卉品种,同时将一年按月份用不同主题花卉轮番举办“花卉时节”和“激情红砂之夜”活动,发动群众参与,从而使得红砂村的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在红砂村的示范带动之下,其他四朵金花也相继问世,走上了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幸福梅林”依托梅花种植的传统优势,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现已形成一千五百余亩、两百多个品种、二十余万株的梅花种植规模,是全国四大梅花种植基地之一,每年举办的“梅花节”已成为成都乡村旅游的品牌之一。此外,幸福梅林还将修建成都市第一个集汽车娱乐文化、汽车销售、服务、博览、旅游度假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主题公园。“江家菜地”通过“市民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由农民把土地整理出来,在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合作社整体推向市场,让市民来认种,收入扣除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和保洁的费用外归农民所有。城里人在这里回归

都市型城乡一体化:三圣花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