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JK和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本人的故事令人称奇。1965年出生的她,六岁就酷爱写作。1990年,她乘火车从曼城到伦敦途中,一个人物形象浮现在脑海里,这是一个黑发青涩的男孩,戴着一副大眼镜。这个形象让她激动不已。彼时,JKR的母亲去世,她能深切体会到孤儿的心灵之痛,她决定写出来。但是当时写作的动力并不足。1992年10月,她跟一个葡萄牙人结婚,一年以后闪电分居,生下了一个女儿。她成为单亲妈妈,靠政府救济为生,并且被诊断出抑郁症,人生跌入低谷。此时,唯一能拯救她的就是写作了。罗琳2008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披露这一段人生感受:“失败意味着扫除不紧要的东西。我停止伪装,回归本真,聚集能量,完成对我重要的作品。恐惧已经释放,我自由了,我还活着,我有爱女,还有一台老式打字机和一个伟大的想法。降到谷底让我从头构建我的人生。”罗琳所说有多少是真的,颇令人生疑。人总是习惯用简单的因果关系去解释生活,成功了之后,任何意见小事就往励志的方向引。也许,罗琳当时的人生选择本来就是盲目的,闲着也是闲着,写作就跟现在上网刷微博一样,打发时间罢了。1995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手稿问世,在被12家出版社拒之门外后,Bloomsbury出版社买走了它,不过只预支了1500英镑稿费,这钱不足以养家,经纪人建议罗琳出去找个工作补贴家用,1997年,苏格兰艺术协会赞助了她8000英镑。她经常带女儿到咖啡馆写书,因为在那里,宝宝睡得快。1998年是罗琳时来运转的一年,她处女作的版权在美国拍卖,,她说当时激动得“差点死去”。此后,她以每1~2年一部的速度出版,并且出版时间都选在六七月份,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哈利·波特到后来,调子越来越黑暗,我记得梵蒂冈教廷曾经就此发表过警告。罗琳其实告诉世人,姐写的不是儿童文学,姐写的是死亡。她之所以从不吝于提起死亡,是因为死亡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东西。没有人在这个漫长的魔法故事中复活,罗琳从不试图给人以假象。即使被复活石唤醒的死人也是不快乐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坟墓去。《哈利·波特》在电影上的成功也超乎寻常,它的电影版权被华纳兄弟买走时,罗琳附加了严格的条件,比如,必须全部用英国演员。她牢牢控制全部电影剧本,不容改编乱改,另外她还担任了最后两部的制片人。如果没有改编成电影,这部超长篇小说的普及度和影响力都会大打折扣。人们就是看着扮演哈利·波特、罗恩、赫敏的小演员容颜转变,才意识到时间的飞逝。《哈利·波特》不算完美的大结局,让人明白什么叫一代人过去,一代人又来,唯有此地此景此世界永在。十年一觉的青春梦已经醒来,人们在寻找下一步作品,为见证岁月的流逝找一个新的航标。人物简介:全名:JoanneKathleenRowling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笔名::乔安妮·凯瑟林·罗琳(JoanneKathleenRowling)是一个误传,并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罗琳唯一的名字是“乔安妮”(Joanne)。在第一部《哈利·波特》出版之前,出版商担心罗琳的女性身份会影响她作品的销售,劝说她使用一个中性化的笔名。当时穷困的罗琳于是同意,,尽管她的名字中其实没有Kathleen这个中间名。昵称:朋友们都叫她“JO”,FANS们叫她“JK”,朋友开玩笑的时候叫她“JAKE”。花名:同
JK罗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