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制恶PK以善制恶主持人年终的片场,《一九四二》和《少年派漂流记》狭路相逢,犹若天意,绵延出无数的谈资。有人说,两个同样讲灾难的影片,前者在讲以恶制恶,后者则说的是以善制恶,两部电影与其说是影视艺术的较量,不如说是冯小刚与李安之间价值观的深度PK与此同时,关于到底是该以恶制恶还是以善制恶的争论也在继续……流年,2000年4月1日,江苏省沐阳县四个无业青年夜间闯入一幢别墅行窃,因为言语不通,他们杀害了户主德国人普方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不久,四个凶手被捕,被判死刑。普方的母亲从德国来到南京,给法院写去了求情信,她说,在德国,没有死刑。因为新添加的死并不能改变现实。但按照中国的法律,刚成年不久的四个青年最后还是被处以死刑。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同年11月,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注册了一家以“普方”命名的协会,宗旨是救助江苏省贫困地区的儿童,改变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到今天,这个活动已经默默持续了十三年,共有千余名贫困孩子被帮助。此事的缘起是因庭审中的一个细节,那四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年轻人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正式工作,只有一个人做过短期厨师,一个人摆过配钥匙的摊位。“如果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就有了未来和机会,人生若有了机会和前景,人就不会想做坏事,他会做好事。”这是一个灾难的后来,也是一场灾难的破折号,我们在这个符号的长度里明白了所谓命运跟老天无关,由人性决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用十三年以及更长时间来概括的破折号里,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光明――原来,灾难可以如此收尾不说不快,在观看《少年派漂流记》的影院里,当老虎瘦骨嶙峋,已经不是少年派的对手时,一个童音划破短暂的宁静,她说,“杀了它。”那声音,真刺耳,发出这个声音的,是一个看上去还未上小学的小女孩,带她来看电影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这样的发言,他们的脸上有若隐若现的笑意。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孩子观影时最直接的内心表达而已。但我却想了很多――经常有家长会如斯对自己年幼的孩子说,“别的小朋友打你,你也要打他。”每一个成年人都是由小孩子长成的,比如马加爵,比如药家鑫,比如“我爸是李刚”,比如美国康州校园的“冷血杀手”……翻看他们成长的履历,几乎都可以看到“以恶制恶”的家教背景或成长诱因。今天,我们如此教育我们的孩子,明天,他们人人都变成这个“恶”的受害者一个“9?11”,让2974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接着便是美国对阿富汗与伊拉克的“反恐战争”,7228名美军士兵死伤,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与伊拉克平民死于战乱。2011年5月2日,本?拉登的死讯真的能够告慰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及他们的亲人吗,以恶制恶,就如向农作物施撒化肥一般,短期的丰富换来的是土地的污染,结出的便是一个又一个不再营养甚至是有害的果实众生,2012年,再看《泰坦尼克号》,感动我的不再是爱情,而是灾难面前那些细致的人性,船长、水手、提琴师、伯爵夫人、母亲和婴儿,他们牵引着我重新解读、领悟本真的人性十几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梦想与双脚都浮在云端的大四男生,历尽人生种种,对生命与活着有了真实的敬畏――明白了所谓幸存者,不是侥幸活下来的那部分人,而是敢于并能够幸福地活下去的那种人主持人《老子》第四十九章中有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意思是说,对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待他,对恶的人,我也以善良对他
以恶制恶PK以善制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