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品资料
XX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








青海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二OO八年十一月
编制依据
◆《尕曲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图纸》;
◆本工程现场调查资料;
◆我公司110kv——500kv送电线路施工的有关资料;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标准》(2000版);
◆国家颁布的有关送电线路工程施工的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我公司依据GB/T9001-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编制的《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
◆我公司依据GB/T24001-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2001、《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要求编制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手册》、《职业安全健康(OSH)和环境管理体系(EMS)程序文件》。
第一章工程概况与项目管理特点

尕曲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该工程目前是为了解决尕曲水电站和党村水电站施工期间的施工用电,但线路电压等级按110KV、导线按LGJ-240/40钢芯铝绞线进行设计;在尕曲水电站和党村水电站未建成投运前按35KV电压等级线路运行,待尕曲水电站和党村水电站建成后,作为尕曲水电站110KV送出线路的一部分。
线路起迄点:该工程的电源点从莫多水电站大坝施工用电35KV线路上“T”(具体位置在曲什安河莫多水电站大坝左岸野马台滩曲—赛35KV线路23#电杆左侧)。,为新建单回线路。全线设计杆塔103基,其中混凝土电杆18米 66基、21米 19基、自立塔18基。导线采用LGJ-240/4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1×7--1270-B。
工程概况如下所述:
尕曲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
●线路起止点:莫多水电站大坝施工用电35KV线路上“T”
●线路全长:。
●电压等级:110千伏。
●导线型号:LGJ-240/40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1×7--1270-B型镀锌钢绞线。
●金具使用:金具采用97样板金具,导线悬垂线夹采用XGU-4型,耐张线夹采用NLD—4型。导地线采用防振锤防震。导线采用FD—4型防振锤,地线采用FG—50型防振锤。
●杆塔:本线路共使用铁塔18基,电杆(双杆)共85基。
●地形划分;本线路多为平地,线路至二条沟后为山地。
●地质划分:沿线地质为普通土和砂卵石。
●海拔高度;3039m~3405m之间。


;项目经理负责下的直线职能式管理形式。由公司聘任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由项目经理聘任项目管理人员,并择优选择施工人员。项目部对公司直接负责,与公司签订内部施工承包合同,按照项目制管理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安全、环境保护、进度及成本。
、具体地形地质和施工质量要求,积极开展QC小组质量活动,完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
:项目部规定正常的施工工作时间,并对施工人员的节假日给予关心和尊重。
&EXP项目管理软件,对进度计划、工程资源进行编制和调整,实现对工程的动态控制,做到科学管理,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
1)有特定的安全、质量、效益、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
2)有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
3)有全面合理的规划;
4)有坚强、高效、适应强、执行力强的组织机构;
5)有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6) 有真实、及时、完整的施工记录;
7)有适时、畅通的信息交流。

1)质量要求:满足《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实现达标投产,创优质工程的要求,确保实现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分项工程优良率95%以上。
2)安全要求:杜绝人身伤亡事故,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火灾及负责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其它重大安全事故,创安全无事故工程;
3)环保要求;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保持现场整洁,保持原有生态,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4)成本要求:精打细算,组织合理,控制在承包责任书规定的范围内。
第二章主体工程施工过程展望


本工程施工范围为兴海县曲什安乡野马滩尕曲110

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463894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