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音乐教案《风雨雷电的故事》.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音乐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纸、黄豆、矿泉水瓶、铝板等。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以音乐故事为主线,让学生对探索各种声音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自信地表达聆听声响后的感受。2、能运用自己身边的音源来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感受大自然的音乐,体会大自然的美妙故事。3、能在表现风雨雷电音乐故事的创编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教育方面: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发展方面:培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他们探索和认识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进行模仿演奏。我们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用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创造和表现风雨雷电的故事。三、教材分析《风雨雷电的故事》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咚咚仓》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来模拟“风声、雨声、雷声”这三种自然界较为抽象的声响,我设计了“狂风呼呼”、“雷声隆隆”、“小雨沙沙”、“大雨哗哗”四个场景来表现情境。同时我截选了一段“拟音师”的音效表演,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还提供了多种自制的发声器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去创造出与乐器相似的音响效果,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教学目的,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和提高一些打击乐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通过参与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并享受成功的欢愉。教学重点:探索和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风、雨、雷声。教学难点:集体协作,表现完整的《风雨雷电的故事》。教具准备:百度图片、视频,纸、黄豆、矿泉水瓶、铝板、大鼓、吊钹、沙锤、碰铃等。四、教学方法面对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使用谈话法,创设情景法,游戏法等教法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让学生通过想象创设风雨雷电的故事场景,是挖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用人声、乐器声和其他音源模仿表现风雨雷电的音乐故事,是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律动进教室学生随音乐《云》自取一件打击乐器,击出三拍子节奏进入教室;师生问好。(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练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引出课题师:刚才,老师让同学们自选了一件能发出美妙声音的打击乐器,今天我要让同学们带着这件心爱的乐器,一同去进行一次美妙的声音之旅吧。二、感受探索1、引导发现:师:在我们出发前,能让你手里的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吗?(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乱敲乱击一通)师:现在同学们边动手敲,边用耳,边动脑想,看着你手中的乐器都能发出哪些有规律的声音,哪种声音最适合你手里的乐器。(学生们开始尝试记忆学习过的节奏型,并

小学音乐教案《风雨雷电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