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林慈善功德会.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林慈善功德会志愿者手册二零零八年十二月目录欢迎加入志愿者组织…………………………………2东林慈善功德会简介…………………………………3◆佛教慈善理念…………………………………………5◆东林慈善功德会志愿者组织简介……………………7志愿者定义志愿者组织机构及组织职能志愿者行愿和行动宗旨志愿者主要工作内容加入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加入东林慈善志愿者组织的利益◆志愿者章程……………………………………………10◆志愿者注册登记须知…………………………………11◆志愿者管理和培训要求………………………………12◆志愿者行为规范………………………………………13◆志愿者礼仪……………………………………………14◆附录……………………………………………………18一、《三宝歌》二、《燃灯之歌》欢迎加入东林慈善功德会志愿者之家东林慈善功德会志愿者组织,是在慈善功德会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各界广大佛教徒及社会善心人士自愿组成,奉行“感恩、结缘、奉献、包容、互助、进步”的原则,奉献社会,提供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助,架起友爱桥梁,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使进社会和谐发展。弘扬大乘佛教“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积极入世,履践六度万行,融通真俗二谛,广积菩提资粮,圆成无上佛道。慈善事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须有广大志愿者的参与,没有志愿者的慈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慈善组织也形同空中楼阁。为了建立广泛的志愿者基础,东林慈善功德会欢迎广大佛教信教群众和社会善心人士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慈善行为是履践大乘菩萨道的方式和过程,慈善是完善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冀诸各界善心人士在此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圆满菩提资粮。东林慈善功德会简介东林慈善功德会是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下属的一个慈善机构。二00六年五月,在大安法师的倡导下,在江西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了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以维护佛教的修行、弘法、教育以及慈善事业。为了更好的发扬大乘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发挥佛教在构筑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在2008年4月15日成立了东林慈善功德会。     东林慈善功德会是以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为依托,以东林僧团为指导,以居士群体为核心,以志愿者为基础,在九江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面向全国的慈善组织。 秉持大乘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继承中国佛教历代济贫救苦的优良传统,延续太虚大师主张佛教积极入世的思想和民国时期佛教救世利人的慈善事业。发扬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理念,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分信仰、不分善恶、不分亲疏,对一切苦难的民众予以诚挚、平等关怀和救助。“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的离苦”为行愿,以人为本,积极入世,展开扶贫救济、医疗治病、赈灾克难、敬老恤孤、助学扶教等各项慈善事业。济世利民,拔苦与乐,使社会民众得以老有所安、幼有所养、疾有所医、困有所解、难有所救。东林慈善不但给予民众的物质生活和身体疾病的关怀,同时更注重对民众的心理和精神关怀,展开了居家关怀和民生教育。通过交流沟通和正面引导,使民众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尊重生命,珍惜人生,关爱他人,完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亦予以佛法的指导和终极的关怀,使民众明了人生宇宙的真谛,贫穷苦难的根源,修行佛法,得到究竟的解脱。东林慈善功德会积极引导广大社会民众和佛教信徒参与佛教慈善事业,使社会民众内心充满慈悲和仁爱。教富济贫,让富有的人们能奉献自己的爱心,引发内心的慈悲善根,修积阴德,广种福田,富而好仁;救困安贫,使贫困的民众得到救助,心生安乐,贫而感恩;自利利他,为佛教弟子提供一个弘法修行的渠道,积功累德,回向净土成为资粮,往生极乐,圆成佛道。     通过济贫教富的各项慈善事业,化解社会阶层的差别和对立,净化人心,提升道德,和谐社会;使广大的社会群众接触、了解和正确认识佛教,觉悟人生。欢迎社会各界善心人士积极参与,共筑东林慈善社会公益平台。用慈悲爱心,完善自我,奉献人生,让青史留名,让子孙效贤;用菩提心,修福修慧,弘法利生,让他人解脱,让自己成就。佛教慈善理念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积德培福,六度万行,修集菩提资粮都是从一念慈悲心开始的,大乘佛教以慈悲济世为本怀。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由此一切修行皆因慈悲心而建立,一切行皆是慈悲之行。“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这种对苦难众生身心的慈悲救助便是以大悲水饶益众生。佛教的慈善事业,通过给予生活

东林慈善功德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707 KB
  • 时间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