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运算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教师: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小学时我们会进行加减法运算,那么到了初中如何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规定:汽车每次运动的初始位置为0,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让学生画好数轴,表示这六种情况。2、明确求两次运动的结果用加法,让学生根据数轴上两次运动的示意图,确定运动结果。3、把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用有理数表示出来。4、用加法算式表示每次运动的结果(共有6个算式)。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设计意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借助于数轴,直观表示两次运动的结果,得到具体的加法算式。二、 新知识探索:通过刚才学生们的结果,在教室的引导下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1、观察列出的具体算式,根据两个加数的符号分类: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2、同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加数为0时,和是什么?3、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规定的加法法则。 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三、运用新知例1:计算: (1)(+1)+(-2) (2)(-2)+(-1) (3)100+(-54)例2:(1)(+6)+(+3)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