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徽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徽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学号:2010710103姓名:崔朦班级:统计三班十九世纪末,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同年诞生了两个伟人,一个是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另一个则是有36个博士头衔的著名学者胡适之先生。陶行知先生在讲到自己的家乡的时候非常自豪,他说:“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察看它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它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胡适之先生谈及家乡的时候也是毫不谦虚,他宣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他的家乡人,那个地方就只能是个村落。只有等到他的乡亲们住进来了,他们“开始开设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一个小村落变成了一个小市镇了。”据此,得出了“无徽不城镇”的结论。徽州,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地方,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州商人——无论是“贾而后儒”,还是“儒而后贾”,或是“又贾又儒”,总之,他们是一群官商,或曰“红顶商人”。徽州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这就是很多徽州少年命运的写照。徽州童工受尽苦难而不能中途还乡,否则备受邻里羞辱。在从小吃尽苦头的徽商中,有许多乐善好施、利人济物、急公好义的光辉典范,像是大盐商鲍漱芳、汪燧。徽商中还有许多拾金不昧的人物,明代歙县岩寺镇商人方三应,在旅途中拾金数百,为找到失主,他原地等了一个多月也无人认领,之后数年他偶遇丢失钱财的失主,便马上将失金归还。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小家境贫寒,替人放牛,一日他路过路亭,偶见装有300两白银的布包,他便在原地耐心的等候失主,直至红日西沉才等到那个客人,失主大为感动决意提携他,将他带到杭州学生意,从此改变了胡雪岩的命运。他们都是徽州商人的骄傲。徽州商人,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徽州商人的成功之路,缘于他们是一群官商,巨商大贾们赚到钞票后总是乐于做两件大事:一是在“革命根据地”徽州老家大办学堂,培养子弟读书,期望日后他们金榜题名、坐上大官,庇佑自己;二是在官场老乡中寻求保护伞,结成官商一体,从而经营别人不能经营的生意。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诚信经商,是徽商经营的最大特征。徽商在异域他乡的立足、发展和整体势力的崛起,与徽商本身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有关,也与其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有关。明朝的徽商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斗米千钱”的景况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杂兑假坑害百姓,为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决不掺杂使假,甚至不惜血本,毁掉重来,体现了徽商以诚待客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儒家经典素有“明允笃诚”之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徽商许宪据此作过精辟的总结:“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在经营理念上,徽商坚持“生财有道”的义利观,见利首先思义,认为义重于财,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持诚信经营,讲究商业道德,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行秤准尺足斗满。在用人之道上,坚持任用那些

论徽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