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瑶族舞曲》教学反思王伟艳《瑶族舞曲》是五年级音乐的一节欣赏课。本课以创设情境、聆听感受、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聆听、感受《瑶族舞曲》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特点为教学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因而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另外,我注重细节的设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的引导语言,音频的效果,课件的设计等,这些细节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服务的。再次,这节课遵循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聆听方式有分段聆听,也有完整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音乐伴奏、对比音乐要素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反思本课中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有:第一,体验式音乐学习法。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第二,比较式音乐学习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第一、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听时既要求学生听辨主题,又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多数学生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教师用语言描述音乐场景,学生聆听加以想象。第二、《瑶族舞曲》共有四个主题,本节课完整欣赏了这四个主题,因此教学内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侧重欣赏a、b两个主题,或者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有待尝试。第三、在创编活动中还可以让更多学生展示、表现,学生的参与面应更广些。
欣赏 瑶族舞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