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快速变动消费品,我们得到什么及不能得到什么?FMCG(FastMovingConsumerGoods,快速变动消费品)行业的确不是一个小众俱乐部。照我看来,这是除农业和建筑业之外,容纳最多人工作的行业了——从食品到个人及家庭护理清洁产品,从制造商到流通渠道全部加起来,全中国最少有上千万人从中谋生。常常有年轻的朋友问我:“如何才能进入FMCG?”,我窃以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行业没有门槛也没多少技术含量,而且它最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是为何FMCG略有一点吸引人的地方,连没牙的老太太和蹦跳的小学生都可以发表一些见解呢!(只要你够勇气,谁都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更何况提问者,大多手持MBA或Master文凭,或者是海龟俱乐部成员,起点可比我们这些土人高出许多,要进入FMCG他们一点难度都没有。其实上述朋友的问题,翻译过来的真实意思是,“我如何才能进入象P&G这样既NB又有趣还特白领的FMCG公司?”——这才是实话,成天流汗踩三轮车跑小店搬青岛啤酒送娃哈哈的年轻工人,那可和“伐木长工”真没有两样,不好玩也不吸引人。从我的观察看,在中国较“白领”的FMCG公司有6个(评价指标如:品牌强势,公司是FMCG行业标杆,marketing工作条件优越,花钱大方,薪水高,福利好,培训多,跳槽有大把公司候着挖等等),第1当然是P&G,其次算上Mars,后面4个可排上Unilever,Coca-cola,Wrigly和Nestel(这4家要在总部工作才算)。很多更有钱有闲的高端产业(如奢侈品、金融行业等),找marketinghead通常指定猎头从这些企业挖——所以常听见这些公司的marketer懒洋洋地说道:“操,今天又有几个猎头来骚扰我了……”,假设雇主求其次,只要价格合适,其他二三流FMCG公司差不多挖一个准一个,难怪奢侈品行业的猎头对FMCGer都有几分冷淡和傲气。这样说来好像有几分忧伤,难道从业FMCG,真只比伐木或采矿工强不了多少?人生是一场交易,职场更是一个充满名与利的菜市场,常年致力于把低档产品卖高价的marketer,对此应再熟悉不过,无须惊讶。我倒觉得,经过FMCG行业的磨练,marketer可以更成熟,更洗去一些无谓的光环和浮躁之气,明白自己得到什么,以及在追寻什么。职业规划,其实就是对机会成本的衡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加入FMCG,究竟有何好处?或者说,我们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什么……其实,无论你是新人还是干了10年的老战士,对这个问题未必想得很深入。现在翻开FMCG这枚硬币,让我尝试看看正反面各有什么?正面:从业FMCG,我们得到什么?第一,懂得从同质化的产品中塑造品牌的差异化。产品同质化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虽然寻找产品的差异永不停止,但它无法构成核心竞争优势,所以品牌才是支持生意长远发展的关键。经过FMCG行业的训练,marketer获得的最重要技能是塑造品牌(或者称为所谓的“BrandSense”),它意味着:1、懂得基本的市场分析,能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2、懂得消费者细分,及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3、懂得制定针对性的品牌定位,及发展可管理可衡量的品牌资产。4、懂得通过产品、价格、渠道和传播(4Ps)的组合,向目标顾客传递出品牌的价值。因此,这就回答了为何在FMCG行业,市场部门通常被受重视的缘故。而在其他行业,纯粹依
从业快速变动消费品,我们得到什么及不能得到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