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朗诵稿-浮生六记-觅得浮生半日闲.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朗诵稿-浮生六记-觅得浮生半日闲《觅得浮生半日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夜色深处隐约传来桨声,不消片刻一只乌篷船荡过了弯弯的石桥,在狭窄的河道中悠悠穿行。水乡灯火的倒影投在河中,被水波漾得格外生动。两岸的阁楼上飘来婉转的唱腔,伴着丝竹声,一丝一缕地缠绕在镂空雕花的窗棂边。这是两百年前沈三白生活过的苏州城,那万家灯火里,有一盏是属于沈复和陈芸的。“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漫长的时光里,陈芸终于还是和沈复将清贫单调的生活,过出了清雅温暖的意味。只不过,这半生的锦绣年光,尽在一句“芸竟以之死”里收束,从此三白只身天涯,风露满肩。旧年的六七月,她曾身着男装同他观神诞花照。游遍庙中,无人识出她是女子。花开在头顶身侧,一路行来是人潮熙攘和喧闹的盛世烟火,沈复和陈芸并肩驻足于一盏画着白首鸳鸯图的精致宫灯下,灯火从他们头顶温柔地倾泻,照出两双误以为能共彼此相偕白首的眉眼。嘉庆八年三月,扬州城的柳枝上抽了新芽。陈芸旧疾复发,药石无力,殒在了料峭的春寒里。又七十年,清人杨引传于苏州一僻静冷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至此《浮生六记》得以刊行,传于后世。两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便有了沈三白六种迥异的生平记述,便有了《浮生六记》,便有如今隔了百年的人间此世,你我诗意的相聚。《闺房记乐》沈三白虽是一位画家,生活却不乏人间百味。东坡有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如若不以笔墨相记,怕是“未免有辜彼苍之厚”。这蘸满墨汁的第一笔,则温柔地勾出一句:“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而陈芸,是此生苍天对他最丰厚的恩赐。书解陈芸与沈复两小无嫌,她生而颖慧,才思隽秀,十七岁的年华里,她嫁给了沈复,‘淑姐’从此成为了‘芸娘’。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若分别数日,便是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之际,便梦魂颠倒。即便成婚数年之后,二人依旧恩爱不疑,拜月老画像而期许来生。陈芸更易女为男与沈复同赴庙会、共游沧浪。“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夫妻二人虽然清贫度日,食清粥小菜,却可你耕我织,举案齐眉,如此可爱的芸娘,三白又如何能舍下远游呢,沈复曾叹能得陈芸为妻“是上苍的厚待,更要以笔墨相留,且莫负彼苍之厚。《闲情记趣》人生百年,孩提时代必定是最天真烂漫的时候,于沈复而言,更是难以忘怀。仲夏时,有蚊声如雷,舞如群鹤,观得鹤唳于青云之端,便拍手称快;闲暇时,又神游丘壑之中,以草作林,偶然得见二虫相斗,必目不转睛,怡然自得。再等得年岁稍长些,却并不失闲情之乐。偶得空闲,便以插花盆栽为趣。菊花宜插瓶,不宜盆玩,当是亭亭玉立,飞舞横斜;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则疏瘦古怪为佳,才能衬出其韵与势;至剪栽盆数,枝则忌对节如肩臂,节则忌臃肿如鹤膝,最可惜怕是明珠投暗;而点缀花石、亭台楼阁,则要小景入画,大景入神,虚实相合。若非积兴成癖,沈三白又如何能得出诸多心得呢,古来多少名士好山水田园,却少有三白这样的闲情逸致,大隐隐于市,在一方庭院中,隔绝了天地尘嚣,怡然自乐。《浪游记快》三十年来,沈复游历过大半名胜古迹,虽“惜乎轮蹄征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将脚下山川江河,尽入胸怀,好不乐哉、快哉。人生苦

朗诵稿-浮生六记-觅得浮生半日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