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近期拜读了张培刚教授的《新发展经济学》一书,颇有感触,现将张培刚教授的学术和主要背景,《新发展经济学》一书的主要观点,以及个人的一点感悟付之于笔端。一、张培刚教授简介1913年7月,张培刚出生在有“将军县”之称的湖北省红安县。16岁,他成为武汉大学招入的唯一一个文科预科生。在以经济系第一的成绩毕业后,张培刚被选送至由陶孟和先生主持的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后又拿下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1941年前往哈佛大学学习。张培刚在哈佛大学所学的,是哈佛大学最好的专业——工商管理。通过3个学期的学习,他感到仅利于个人,却无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和农民困苦的现状,于是转到经济系,苦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如何走上工业化和民富国强的可行路径。他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厄谢尔、哈伯勒等大师,投入农业国家工业化的学术研究中。1945年,张培刚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不到6平方米的空间里完成在世界经济学界具有拓荒意义的《农业与工业化》这部20多万字的英文论文。同年冬天,他仅用1个小时就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这之前,世界上尚无一本系统著作,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1947年,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被哈佛大学授予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并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荣誉奖—“大卫·威尔士奖”。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才设立,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的威尔士奖就是世界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这个荣誉,是哈佛大学建校800多年来,第一次颁给中国人,也是第一次颁给亚洲人。张培刚,用《农业与工业化》一文撬开了发展经济学的大门,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1946年,时任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的张伯伦教授邀请张培刚留校任教。而一心想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张培刚坚持回国,回国后,他应母校——武汉大学邀请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随之,当代西方经济学说陆续、系统地被引进来,国人逐渐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掀起一股学习和研究的热潮。然而此时的西方学术界,包括一些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却对这门学科的前景持悲观的看法,有学者提出,发展经济学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甚至认为发展经济学快要死亡了。对此,张培刚根据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尚未发展起来的现状,张培刚认为发展经济学大有可为,并锐意创新,全面提出了创立新发展经济学的思想。1992年,张培刚主撰的《新发展经济学》出版。年近八旬的他,引导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并将其推向一个新阶段。二、《新发展经济学》概要本书共分为九篇三十三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篇总论,第二篇工业化前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第三篇工业化与现代经济的兴起,第四篇现代工业建立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五篇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换,第六篇工业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七篇工业化的国际条件,第八篇工业化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第九篇工业化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本书概括了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找出导致贫穷和落后的原因;探索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制定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战略与对策。重点是结合发展中大国、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本书的主要特色,是把发展经常学的研究范围予以扩大,包括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并把发展中大国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于此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锐意加以改进和革新,不仅从经济方面,而且从社会、历史、文化等非经济方面,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书中对战后发展经济学的现状及前景。工业化之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工业化的含义及其发动因意与限制因素,现代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换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业化的国际条件,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和调节机制等重要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其中有些问题是以往发展经济学没有涉及或论述不详的。正如张培刚教授在《原版序言》中指出的:其一是要扩大研究范围,包括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其二是要改进研究方法,加深分析程度。具体地说,包括下列四点内容:(1)以发展中大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不论它是实行市场机制的,还是实行计划体制的。当然,也包括研究中、小型的发展中国家。(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角度探根溯源。因为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和发展问题,不能只就经济谈经济,而应当联系历史、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综合地进行探讨。(3)从发展中国家的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就中国而言,更应当顾及各个地区间在发展层次上的不平衡,它们不仅有“二元经济”的内容,而且体现了“多元经济”的特色。(4)近些年来,有不少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已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了国有或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