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荔枝病害防治.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荔枝病害防治荔枝、龙眼分别是属于无患子科的荔枝属和龙眼属植物,均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南方特产名果。荔枝、龙眼的病害种类较多,目前已记载的荔枝病害有49种,龙眼病害有51种。其中以荔枝霜疫霉病、荔枝酸腐病、荔枝和龙眼丛枝病、荔枝炭疽病为较普遍而严重发生的病害。其它次要性病害还有荔枝灰斑病、荔枝溃疡病、荔枝煤烟病、荔枝藻斑病、荔枝苗立枯病、荔枝花而不实、荔枝落果症和荔枝毛毡病等10多种病害。一、荔枝霜疫霉病【分布及危害】本病旧称荔枝霜霉病或荔枝疫病,主要危害荔枝果实,为荔枝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和均有发生。此病不仅为害近成熟的果实,也可危害叶片、花穗、结果小枝、果柄及幼果。在潮湿条件下,可引起大量落果、烂果,损失率可达30%~80%。在运输销售期间,此病继续发展,严重影响荔枝鲜果的贮运和外销。【症状】主要危害近熟的果实,亦可危害青果、果柄、花穗、结果小枝和叶片。,多从果蒂处开始发病,先在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无明显边缘;迅速扩展直至全果变为暗褐色至黑色,果肉糜烂,具有强烈的酒味或酸味,并有褐色汁液流出;在发病中后期病部表面布满白色霜状霉层(孢囊梗及孢子囊)。,病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霜状霉层。花穗受害造成花穗变褐色腐烂,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病部正、背面都长有白色霜状霉。老叶发病通常多在中脉处断续变黑,沿中脉出现少量褐斑。【病原】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疫霉科、霜疫霉属、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litchiChen]。【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果、病枝及病叶中越冬。次年春末夏初温湿度适宜时即产生孢子囊、由风雨传播到果实、果柄、小枝及叶片上,主要萌发形成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为芽管,侵入后一般经1-3天的潜育期即引起发病,病部产生孢子囊,辗转传播危害。果实在贮运中,由于病果和健果混在一起,可以通过接触传染。【发病条件】。在高湿条件下,温度为11~30℃均可侵入,在温度18℃左右只需5分钟便可侵入。病菌侵入后,即使温度适宜(最适宜为22~25℃),而无持续的高湿度,也不能发病。在4~6月间,荔枝从开花至果实成熟,如果4~5天连续阴雨,或久雨不晴的梅雨季节,则发病严重。在一般情况下,枝叶繁茂结果多树,发病较多;枝叶稀疏结果少的树,发病较少。同一株树上,树冠下部隐蔽处的果实发病早而严重;树冠四周比较通风透光处发病迟而轻。果园地势低洼隐蔽,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发病亦较重。。。一般早、中熟种发病较重,迟熟种发病较轻。迟熟品种在田间表现较抗病,主要原因是结果较晚,此时雨水较少,温度较高,避开了病害的发生季节。【防治措施】,结合修剪,清除树上枯枝和地面的病果、烂果,集中烧毁,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喷洒树冠下面的土壤。①控制冬梢,增强树势。②短截长花,适当疏花,减少花量。③在果实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可用专用无纺布袋或纸袋套果穗,可显著减轻病害发生。①新建果园应选择土壤疏松、便于排水和向阳的园地。②现

荔枝病害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544455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