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案例精选巧联妙想,写作散文——景物描写训练课堂实录(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执教人贾长科)训练设想:通过对原本用于作画的几句诗句的理解,揣摩其独到的构思,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使用恰当的语言把联想和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为写作整篇写景抒情散文做铺垫。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处于灵动状态,动手写,动口说,允许个性化表达,试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去参加几场考试——不用紧张,这几场考试,只是让大家通过联想和想像,去欣赏几幅图画。(生由紧张到惊喜)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宋代是一个崇尚书画的时代。宋徽宗赵佶,政绩不敢让人恭维,而在艺术上却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书画名家。他曾创立了一个画院,广泛招收画家。画家进入画院,必须经过考试,主考评画的就是他自己。下面讲个徽宗评画的小故事。(播放投影,屏幕显示。)有一次,宋徽宗出的作画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几个画家画的是:(播放投影),露出了古寺房檐的一角,角上有一个小钟。,露出了古寺的一支幡竿,幡在迎风飘动。,在丛林深处,有一座完整的古庙。,在丛林深处,有古庙的一段残墙断壁。同学们,你认为那一幅画得好呢?生:第3个好,山和寺都有了。生:第1好,画出小钟,见微知著。生:第2好,画出旗子,具有动感。师:主考官宋徽宗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这样,那些画就落选了。我们可想而知,这些画并非画技不好,如果不好,根本画家就没资格参加应考了。宋徽宗认为,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构思平庸。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该怎样画呢?生:在一条两边长满茂密的树木花草间的山梯上,一位小僧背着干柴,向山顶走去。生:一条山路弯弯曲曲的伸向一条小溪,一个和尚正从溪边打水,和尚的背后,只有苍郁的山和崎岖的小路。生:一老树之下,有一石桌,一个老和尚和一隐者在对弈,他们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云海和黑色的森林。脚下的路已经荒芜。生:青翠的树木长得异常繁茂,山连绵不断,其中两山之间,一条弯曲的小河通向远方。两个和尚正在路上挑水,远方的天空有一道炊烟袅袅上升。师:刚才几位同学写得都很有文采,我们看看夺魁者的构思。(放投影)在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徽宗说,此画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巧妙地点出了“藏”字,应评为第一。(学生惊奇不已。)师:那幅画好在哪里呢?生: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生:能让人产生联想。师:(总结)对,宋徽宗认为,(放投影)画面的主题是一个挑水的和尚,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那位聪明的画家过人之处,不见得是绘画技术,但由于他巧于构思,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
第八部分 案例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