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五台山殊像寺导游解说词.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五台山殊像寺导游解说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五台山殊像寺导游解说词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千米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再建,万历年间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明代天启六年,在寺后西北角清净处修建了一间客堂,后来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三公主为清世祖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妈。相传清廷为笼络具有势力的汉族大官,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后来,吴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将吴应龙及其子吴世霖绞死;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只好来五台山殊像寺。康熙二十八年,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于是,殊像寺一跃而成了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那时,寺内有个因失恋而来这里削发为僧的年轻人,他精通内典,常与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引起流言。在京城的康熙听见后,以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人火烧殊像寺,试图将三公主与年轻和尚烧死。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片瓦无存,惟独三公主与年轻和尚“坐静”的善静室无恙。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没有恋情,于是下旨拨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有人提议把它改名“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但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有文殊菩萨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殊像寺的文殊殿内有一尊文殊菩萨骑过猗狻的塑像,高米,是五台山台怀镇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其中,狻猊高米。狻猊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张口卷舌,双眼圆睁。面部、腰间、腿上呈蓝底白点,颈上长满深绿色的穗缨。它雄壮敦实,精神抖擞,作行走姿势,给人一种活泼奔腾之感。这尊文殊菩萨于天空显真容,匠人争中生智,拿出他厨房和好的乔面,照形捏制。刚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隐去。匠人接着用泥仿塑,却总是不很理想,便干脆把乔面头安在塑像上,并贴上一层金,于是这一塑像就有了乔面头像文殊菩萨的称谓。殊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庙西面,狮子沟北麓。乾隆二十六年,弘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进香,见文殊妙相庄严,令人起敬,“默识其像以归”。佛经中释迦有“东方主尊菩萨是文殊,有时现比丘像,有时现国王像”预言。而“文殊”又译“曼殊”,“曼殊”与“满洲”音近,所以西藏达赖喇嘛进丹书时,称清朝皇帝为”曼殊师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狮子沟传言;进而有人就附会说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乾隆和太后对此不加可否,任说其说。回到京师,太后就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样雕刻石像供于香山宝相寺。乾隆三十九年,弘历特命内务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规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庙。殊像寺落成时,乾隆参加瞻礼,并作诗道:“殊像全规台庙模,撰辰庆落礼曼殊。金经蒙古犹常有,宝帙皇朝可独无?译以国书宣白业,习之修士翊浮图。虽然名实期相称,师利应嗤谓是乎。”该庙喇嘛皆为满族,故清廷称此庙为家庙。殊像寺为典型汉式寺庙,东西l15米,南北约200米,占地面积公顷。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山门面南,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内供护法神哼、哈二将。山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两侧设腰门。过门殿两侧摆钟、鼓楼

五台山殊像寺导游解说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dv678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