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    苏州刺绣是在春秋时期起源于苏州吴县,后流布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一种针绣工艺。因其独特的吴地风情和精美绝妙的绣工艺术而列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首,素有“古今中华第一绣”之称。被文人赞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是缩千里于尺幅,绣万趣于指下,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绣针虽小,丝缕传情的艺术品。苏州刺绣历史渊源久远、存在形态多样,影响广泛持久,至今生命力旺盛。2006年5月20日,苏州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刺绣大师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苏州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苏州刺绣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收藏、鉴赏,并且区别于其它制造业、手工业甚至服装业的最大不同,就是因为它的文化特质。苏州刺绣不仅是一个物件、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存在。一、悠久的发展历程成就独特的刺绣文化苏州刺绣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发展史。它历史悠久,且从未中断。1956年至1958年,在太湖边上的钱山漾东岸南头的百廿亩村出土了距今4700多年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那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这被专家认为是苏州刺绣的最早实物证据。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地已经有“绣衣而豹裘者”。《三载着三国时期吴人“妻妾衣服,悉皆锦绣”,可见1700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很是可观。而当时吴王孙权曾命丞相赵达之妹手绣军事地图《列国图》,则是说明刺绣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之后,苏州刺绣一路发展,据明代张应文所著《清秘藏》一书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到宋代,苏州刺绣已达到做工精细、形象栩栩如生之境地,艺术上已具很高水平。元代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结果是“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到明代,以嘉靖年间“露香园顾绣”的出现为标志,苏州刺绣在原料、针法、绣工等方面的水平再上台阶,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称誉全国。清代,是苏州刺绣发展的新高峰。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大量家庭作坊,从事刺绣制作与营销。随着规模不断壮大,各种绣庄也应运而生,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如“滚绣坊”、“绣线巷”、“绣花弄”等。在制作技艺上,标志着苏绣高度艺术技巧的双面绣开始出现。同时,出现了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钱蕙、林抒、赵慧君、沈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名家。而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画技法,首创“仿真绣”,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绣业萧条,但在解放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刺绣业的大发展。原吴县(今吴中区)的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壮观景象。今天刺绣产业和刺绣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苏州刺绣的发展史

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