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龙潭大峡谷.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龙潭大峡谷一、景区简介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洛阳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一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谷内关峡相望,潭瀑联珠,壁立万仞,峡秀谷幽,经过十二亿年的地质沉积和260万年的水流切割旋蚀所形成的高峡瓮谷、山崩地裂奇观,堪称世界一绝,人间少有,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和“黄河水画廊”等美名。龙潭大峡谷是一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追踪下切形成的U型峡谷,全长12公里,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云蒸霞蔚,激流飞溅,红壁绿荫,悬崖绝壁,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块形成的波痕大绝壁国内外罕见。二、典型地质大约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中元古界,我国华北一带是一片古海洋,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海底沉积层上抬出裸地面,在新安北部黄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这一带山的主体。后来在地壳新构造运动(大约从24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背景下,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积层——紫红色石英砂岩,又经过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浪旋、风剥雨蚀,最终形成这里的红岩嶂谷群,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  这里显现的古海底沉积构造遗迹种类多达数百种,成为反映华北古海洋沉积层特征的天然博物馆。龙潭大峡谷谷显现的古海底沉积遗迹种类主要有:高峡瓮谷、岩洞石龛、波纹片石、天书石、象形石等。2亿年前形成的紫红色石英砂岩: 岩石呈紫红色是因为里面含有三氧化二铁等矿物质。它沉积于距今12亿年前后的滨海地带。 主要为紫红色、灰白色薄~巨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红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红薄—中层状含砾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组成。岩层中不同形状的波痕‘层理发育极具观赏性。羽状交错层理:是指岩层内的细纹层有规则地与岩层面斜交所表现的层纹构造,是沉积岩的一种基本构造形态。12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时期,这里是滨海沙滩环境,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优美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黑龙关又称一线天。这两座崖墙在12亿年前后是连在一块的,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形成崖墙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发育了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密集的部位强烈下切,形成两侧峭壁直立,长20m、宽仅1~3m、深达50m的隘谷(一线天)。通俗地讲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体切开成了两座山体。壶穴谷距今大约260万年以来,区内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壳强烈上升,加之区内雨量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湍急的水流受节理和层面倾向控制,形成扰河床上如旋涡般钻挖形成一系列壶穴。相邻壶穴不断流和螺旋状涡流,带动砂石在不平坦的扩大,周边贯通联合形成今天磨蚀光滑、成群分布的壶穴壁与壶穴谷景观。佛光罗汉崖崖壁上分四层整整齐齐排列了五百罗汉,这些罗汉是石英砂岩层内柱状节理十分发育,形成了垂直岩层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状风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罗汉造型。光线的折射作用,使罗汉身上发出闪闪金光,犹如佛光显灵,形成这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指纹石这里的波纹属于一处典型的平涉波痕,岩石表面的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留下遗迹附著在层面上,形状极似水的波痕。在龙潭大峡谷长达3㎞的红石峡谷内,分布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这些巨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山崩地裂该段峡谷比较开阔,两侧崖壁直峭,断层新鲜,河床及两侧水流打磨痕迹浅淡,谷底布满巨石。该段峡谷两侧石英砂岩的底层有一层较松软的泥质砂岩,水流下切至该层发生坍塌和滑坡,巨石堆积于山谷中,就形成今天的山崩地裂奇观。

龙潭大峡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3.12 MB
  • 时间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