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来历古时候,有一个樵夫,孤身一人以打柴为生,秉性善良,有一天在上山的路上看见一条受伤的蛇,慈悲大发,于是脱下衣服小心翼翼的把蛇包起来带回家里,治好了伤,就把它当做宠物养了起来,闲时当个说话对象逗逗乐子,蛇也很通人性,日子久了与蛇也有了一定的感情,越来越舍不得放回野外。随着日去月来几年过去,蛇逐渐长大,原本偏食肉类又加之食量也越来越大,樵夫感到负担不起了,同时也动了成家的念头。终于有一天,樵夫犹豫不舍对蛇说:“你已经长大了,我也养活不起你了,我已经为你找了一个山洞,晚上趁夜色我把你送到哪里,你要学会自己打食吃,我也会经常去看你”。蛇点点头表示愿意了,当晚把蛇送到山洞后,又给蛇一个约定,以在洞口跺三脚当做自己来了的暗号。樵夫不久成了家,继续以打柴为生养家糊口,的确践行前言,经常去看望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多年之后,樵夫的儿子也长成大人,子承父业,父子俩一块打柴的时候常常见到蛇之后,父亲总是一遍又一遍给他讲述自己和蛇的故事。看到蛇一年一年长大,樵夫也年老体衰爬不动山了,就把经常看望蛇的承诺交代给儿子传续下去。星转斗移,冬去春来,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樵夫的儿子有了儿子——儿子又有了儿子,生生不息。伴随着一代一代人的生老病死,樵夫对蛇的救命喂养之恩,其家庭与蛇结缘的传说,已经成为十里八乡闻名的传奇故事,当初的承诺也定格成祖训,而幸运的蛇也已经修炼成为一条吞云吐雾的巨蟒。后来,到了有一个樵夫的后代叫“象”的时候,当地有一个富甲一方员外的千金小姐得了一种怪病,到处寻访名医久治无效,已经奄奄一息,有一天来了一位江湖郎中,看问把脉之后,开了一剂药方,并说务必要四两蟒蛇肝做药引子,才能发挥奇效,起死回生。可救女儿的命迫在眉睫,一时哪里能弄来这东西呢,员外十分着急,就在城里四门贴招子,许诺谁要能三日之内办到四两莽蛇肝,治好女儿的病,不论年龄大小家庭贫富,就将女儿许配与他,并陪送一半家产。消息传到“象”的耳朵里,“象”灵机一动,喜出望外自己好运发财的日子到了,就找到员外家许下诺言,然后就往蛇居住的山洞奔去,站在洞口按照祖上传下的暗号剁了三脚,蛇听到之后就探出头来,“象”就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说了一遍。蛇早已就有知恩图报的意念,苦于没有途径和机会,听了之后不加思索点了点头,然后张开大口,“象”急忙钻了进去,找到肝脏处估摸着一刀下去割了一块,顿时感到了蛇身的一阵痉挛,就匆匆的钻了出来,看到蛇合上嘴紧咬牙关疼痛难忍的样子,说了几句表示感谢和歉意的话,就离开山洞口下山,满怀喜悦一溜小跑奔员外家而去。小姐的病终于转危为安,不久逐渐痊愈,员外在高兴令爱的病逢凶化吉外,还欣喜即将成婚的女婿家庭虽贫寒点,与自己的女儿年龄却挺般配,不但答应当初的承诺,还特许房子、田地和其他家产由女儿女婿都任意挑选,不久就择了个黄道吉日给二人完了婚,了却了心事。“前人栽树,后人歇荫”,“象”依靠祖上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功德,一举成了暴发户,良田好地,深宅大院,骡马成群,牛羊满圈,男仆女佣,来往如梭,娇妻又如愿以偿生了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无足蛇吞象的来历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来源《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示例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清?翟灏《通俗编?
人心不足蛇吞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