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怀远诗鉴赏一、送别诗:古代诗人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二、送别诗的一般写法: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三、送别诗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2)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4)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5)表达诗人对别后友人的美好祝福、勉励,表达慷慨豁达的心胸。高适《别董大》四、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1)物:空间:长亭、灞陵、南浦、柳岸、西楼、望江楼,表示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时间:黄昏、月夜、清晨、春、秋“傍晚”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而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景物:“柳”与送别情感(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月亮”送别情感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斑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烟波,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落花,伤春之意;落叶,秋愁之感;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另外还有:杨柳、柳絮、杨花、春草、孤舟、孤帆、流水送别之曲:杨柳、劳歌、阳关、渭城,送别之曲;(2)送别抒情主人公亲人友人五、语言:(1)总体风格:委婉、缠绵、哀婉、低沉(2)常用叠词(营造缠绵氛围、增强抒情性)六、艺术手法,:(1)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细节描写(2)侧面烘托:衬托(3):(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联想、烘托(衬托)、对比、用典虚实结合、化动为静、动静结合、:渲染、铺垫、:比喻、夸张、对比、比拟、谐音、设问、反问。七、送别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2)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4)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细小情节,抓住了细节,才能以小见大,透视全篇。(5)从语言突破。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以“丝”谐“思”等。(6)从构思着手,探寻其巧妙的寄情方式与匠心所在。八、【真题再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滁①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送别怀远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