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在《蒹葭》.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诗经·秦风·蒹葭》秦风是最早的西部诗,秦风中一部分激荡着西北边塞的慷慨悲壮的音情,一方面飘渺着男女之间绵长不尽的情思。《诗经·秦风·蒹葭》即脱尽黄土高原粗犷沉雄的气息,将人们带到散发着水乡泽国情调的渺远空灵而又缠绵的境界。对于《诗经·秦风·蒹葭》的主题有两种说法,其一正如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所说,“蒹葭,诗人自道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之诗。”这是一首思盼恋人又求之不得的情诗。另一种说法则是,招隐之诗,好贤之诗。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征西戎而领有其地,封为诸侯,主要以武力获得成功因而尝到了甜头,故在平时重武治,轻教化。而原来那些受周礼熏陶的贤人君子,有感于此,隐而不出。正如庄有可所说“政暴而贤隐”。因而,正如《中国史诗》中说:“秦风中的杰作却是《蒹葭》,这是一首‘诗人之诗’。……它的意义是招隐或是怀春,我们不能确定。”《诗经·秦风·蒹葭》不仅在主旨意蕴上具有其多重性,在艺术特色上也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多重美感。朱光潜认为“意境”是……刘勰认为:“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写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情意美、形象美,并且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蒹葭》正具有这样一种成就其艺术性的独特的意境美。与国风中多抒情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不同,这首诗意境空灵,没有具体的人物事件地理方位。《诗经·秦风·蒹葭》各章前二句乃赋景起兴,用秋江冷寂景象烘托失恋者寂寞的情绪,“白露为霜”……三句时间上递进,易辞申意,在反复中深化意境。全片着意渲染一种对于幸福的憧憬和期待,一种飘渺迷人的意境,一种缠绵而略带伤感的情调,一种执着而不免失落的情绪。它表现的不是具体的人生故事,而是一种期盼的心境。它超越写实,而进入了象征领域,故诗意难于指实。读者固然可以从诗中所描绘的象征性境界产生更丰富深远的联想,唤起某种更广泛的人生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脱,一悲壮耳。”此诗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深入品味,反复吟诵,更能发觉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第一重,诗人苦苦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痴醉的梦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难分难解。第二重,诗人执着追求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若不是“宛在”,则诗人不复追求,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一个缥缈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溯洄”、“溯游”的匆忙连续相从,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情由境生,境带情韵。颇有“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古别离》孟郊的味道。第四重,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自古以来,“秋景肃杀,令人伤悲”,诗人追求不获的失意、烦恼和痛苦与秋霜、秋风、秋景的悲凉之境相交融,此时萧索的秋境正是此时诗人凄苦心绪的流露与外化。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

美在《蒹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