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业资料专业专心专注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2007届高职体育教育专业4班罗毅摘要:随着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网络的魅力更减少了当今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对45名艺术专业大学生和28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1前言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导和主流。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其中心理素质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竞争精神,完善其个性,进一步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刘中玉的研究表明[1]: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状态、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胡小军关于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分析显示[2]:江门职业技术学院SCL-90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国内长模,提出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体育锻炼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付奕、于芳、刘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表明[3]: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显著性差异;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先与小强度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申向军对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作用的相关分析表明[4]:智力、心境、意志、个性、人格与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强身键体,更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随着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网络的魅力更减少了当今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对艺术专业大学生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试图进一步揭示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杭州市计算机类大学生28名。(中国知网)搜索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文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程度采用五级记分,从“从不”、“偶尔(2周1次)”、“有时(1周1次)”、“经常(1周2次)”到“频繁(1周3次以上)”,分别记为1、2、3、4、5分。用SCL-90量表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共90个项目,涉及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饮食睡眠等方面,可概括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量表采用0~4五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问卷于课堂上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0份,有效问卷73份,%。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b6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