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设计理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在本课教学中,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2、品词析句,通过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歌感情,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重难点重点:在反复诵读、想象中体会诗歌情感难点:抓关键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初读课文1、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便,更是如此,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的送别诗。今天,我们一起就来学习其中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从这个诗题,你们了解了什么信息?没错,这首诗是送别诗,那么,诗人李白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送别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挚友)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3、初解诗意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二、赏析佳句,理解诗意,入境悟情1、想象画面,感受“烟花三月”①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播放江南春图配乐)。②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③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结:杨柳如烟,繁花似锦,那么美的季节,去那么美的地方,作者真为朋友高兴啊!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不知何时再相见,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失落油然而生,谁来读读(一二句)指导读出复杂变化、跌宕起伏的心情。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①理解孤帆,感受诗人深厚的友谊。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船)几只?(一只)。对!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