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劳动社会学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10~二○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劳动社会学主讲教师杨巍巍评分学号姓名陈嘉伟专业年级法学院法学专业10级6班教师评语: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12%%,就业增长率分别为310%、%%,、,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十五"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290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2200多万,按GDP每年增长7%~8%,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万到800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需要在许多方面不相匹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有效地围绕市场进行调适。通常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开什么专业。政府、高校也未能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与客观的调研,并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导致就业市场与实际需求偏离,产生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的矛盾。另一方面,在招生过程中,各高校都是根据政府分配的计划来招生的,但是具体到学校开设的专业及各专业计划招生的数量,实际上由校方决定,什么专业最热,就多招什么专业的学生。学生及家长也是一样,通常只根据当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来决定所选择的专业。而一旦决定,便是4年不易改变,4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谁都把握不准。 、学生因大学教育的较高投入,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形成就业观念的障碍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于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高校发展的经费瓶颈问题,推动我国高校制度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不仅已超出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而且与相比明显偏高。据统计,1989年全国高校学杂费标准为208元,1993年为610元。从1994年到2000

劳动社会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