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毕业实习报告8一、实习简介实习地点: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甘肃庆阳)实习时间:2007年3月12日—2007年4月20日实习内容:参观了一次采油二厂的员工培训基地,去西峰采油区参观学习一天,其他时间在采油二厂的地质研究所学习。实习指导老师:王生全教授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大学阶段最后一次实习,:熟悉实习地点,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学习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使用GEOMAP作图处理软件,作出符合当地地质情况的有关图件。对具体区块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及沉积微相对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并进行油气富集区筛选。参加长庆采油二厂的地质所与工艺所的员工培训,为以后更好的熟悉工作原理与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础,三、实习地点地质简介实习所在地长庆采油第二采油厂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陇东地区,鄂尔多斯盆地是我缓、沉降稳定、地层整合而闻名。更以油气藏隐蔽、复杂和低品位、低渗透、低产量、低效益而著称。陇东油区横跨庆阳市“六县一区”,发现11个油田,64个开发区块。其中,,%。共动用了15个区块。,%。共动用了52个区块。×10吨,%。鄂尔多斯盆地是处在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区之间的结合带上、奠基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复杂的基底结构、以中生代陆相沉积为主体的大型内陆盆地。其基础的大部份〈东部和北部〉属中朝准地台,少部份〈西部及西南部〉属秦岭祁连加里东地槽裙皱系及其过渡带。震旦系至第三系的沉积盖层在盆地内的沉积厚度超过2万米,以地层沉积全、沉积类型多、蒙受海侵方向多,沉积具多旋回性以及大部份地层间以平行不整合接触等为特征。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后,西降东升的区域构造运动使盆地本部地层倾斜,沉降中心逐渐西移,沉积物西厚东薄,形成了西低东高的大型西斜单斜构造—陕北斜坡。至此,地史时期不对称的向斜型沉积盆地发育结束,构造特征保持至今。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隅,距盆地现存西南边缘约30-500公里,其沉积基底构造形态、物源供给均与盆地边缘构造—沉积体系密切相关。四、地层对比,测井曲线的应地层是区域构造运动和地史演化的产物,是油气藏的载体。同一时期、同一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的沉积特点和储渗特性。地层对比的目的就是将具有相同岩性、电性、成因、上下接触关系的地层归为一类,追踪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与油气藏有关的地层。地层对比划分可分为岩芯对比和测井曲线对比两种,常用的是测井曲线对比法。(一)地层对比划分依据地层对比划分依据有标志层和标准层两个。1、标志层:标志层是大层(1~3级旋回),对比划分的依据。标志层的确定原则:岩性典型,电性特征明显,易识别,分布稳定,易与追踪。鄂尔多斯盆地经过近四十年的实践摸索,将煤层(炭质泥岩)和凝灰质泥岩作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层。它们是特定气候条件下区域性的沉积物,全盆地内普遍发育,代表性强,覆盖面广。若煤层、凝灰岩不发育,标志层电性特征不明显时,可将与标志层位置相当,电性特征典型的泥、页岩作为地层对比划分的参考依据。2、标准层:用标志层将大层确定之后还必须选定一些标准层作为细分小层的依据。这些标准层多数是在油层附近且分布稳定的泥岩。标准层是小层(四级旋回),对比划分的主要依据。(二)地层对比划分的原则与方法12地层对比划分的原则:“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地层对比划分的方法:先追踪标志层,后确定标准层,再找含油层段。即:先定大层后分小层。1、旋回级别的分类:一级旋回:延安组、延长组级旋回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在全区分布稳定,含有一套生储组合或储盖组合。级旋回:延10、延9,长3、长2……二级旋回是一级旋回中的次级旋回;每个旋回都有大体相同的沉积特征。三级旋回:长81、长82、长31、长32。三级旋回受局部构造运动控制,由几个沙泥岩段组成。四级旋回:长81、延81、延813四级旋回受水动力条件及局部沉积作用控制,由单一岩性或由粗到细(从砂岩开始到泥岩结束)、由细到粗的一个周期组成。四级旋回是地层对比划分中的最小级别,也叫沉积单元,如果再细分就叫油砂体。一级~三级旋回一般叫大层划分,四级和四级以下的一般叫小层对比划分。开发系统大多数开展的都是四级旋回的追踪对比。2、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延长统十个油层组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凝灰质泥岩,次为泥页岩。凝灰质泥岩在岩屑中为白色片状,手摸有滑腻感,在荧光灯下发橘红色强光。在测井剖面上具有尖刀状低感应、高声速、大井径、高伽玛的电性特征;厚2米左右。延长统地层依据岩性组合和十个标志层,划分为十个油层组。十个标志层代码为:K0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毕业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