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永远是天生的教育家我们常把“教育家”的光环戴到优秀教师、校长、学者头上,其实不然,我以为每个人的母亲才是天生的、永远的教育家。研究一下每个人的教育史,从文坛巨子到草民百姓,凡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母亲教育的结果。在人成长中重要的童年、少年时期,母亲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包括价值观、人格、心灵、情感、交际、社会性等,母亲要比学校、老师的作用大无数倍。2012年,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再次深情地讲起了母亲的故事,也再次佐证了我的观点。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一个故事:“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大爱和亲情。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二个故事:“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的看守人扇了她一耳光,他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宽容和理解。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三个故事:“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个人只能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怜悯和同情。莫言讲了母亲的第四个故事:“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卖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得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诚实和耻辱。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五个故事:“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如果一时听不到他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找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苦很不满意,但我又不能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出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坚强和不屈。莫言讲了母亲的第六个故事:“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
莫言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