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人性化”Author:卢琪曲阜市职业中专语文教师Date:2008-3-5Tel:**********E-mail:******@Adress:曲阜职业中专机电科Postalcode:273100摘要:中职语文的特殊性及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语文素养底子薄基础差的双重特点,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别于普中语文教学,故中职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应退居其次。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教学过程中的“人性化”教学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佳方式!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人性化学生主体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20年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并没有在语文教学上有太大的进步,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更不用说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了。因此中等职业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引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故笔者回顾十几年语文教学生涯,在总结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后得出一个结论——即“人性化”教学是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最佳方式之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人性化”教学的精髓所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营养,人性、美、科学是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充分实现“人性化”教学的模式,如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让学生转变思想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相信这是大多语文教师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但经常有很多老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无法实现师生间信息的传递,教学的双向交流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究其根源其实责任不在学生,教师倒要反省自己是如何“启”的了。我们都知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者当中,教学内容虽不具有唯一性,但丛总体上来看却是固定的。而教师和学生,无论从角色还是地位来看,教师都是处于主动引导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行为动向,知道学生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导向,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是把教学内容演绎的如何精彩,也不是具备如何精湛的专业知识,而是如何做好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指引教学过程的趋向,也就是本文开篇所讲的: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摒弃以往“填鸭式:一教到底、一问到底、一做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由于大学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促进了普高的扩招,造成中职学生生源明显短缺,生源综合素质急剧下降,从总体上来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入学成绩也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有着严重的自卑和逆反排斥心理。这种
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