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忙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别笑我竹骨泥身许个愿试试,莫管你玉食锦衣烧炷香瞧瞧。”这些对联无一不是用朴素的道理来诠释为官为人之道。规划引导发动群众产业支撑建设美好乡村——三拐村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舒城县第四期中青班学员:盛青春汪瑞根据县第四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10月14日至16日,我们对舒城县棠树乡三拐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三天的调研实践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群众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对三拐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拐村位于舒城县西部,与金安、肥西两区、县接壤,位于丰乐河上游东岸,紧临棠树工业集中区,辖29个村民组,924户,人口3653人,耕地面积4880亩,生产总值2800万元,人均收入7385元;11月开始起动美好乡村建设,3月被确定为县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该村在建设美好乡村之初,规划了中庄、三拐、河咀、小岗等六个村民组为中心村庄,规划总户数520户、1700多人、,在中心村庄内按“11+4+3”的标准,、一个农民文化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总投资800多万元,其中乡、村整合项目资金300多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基本建成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产业聚集的美好乡村。二、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规划引领、乡村主导、群众主体、理事会实施的工作思路,采用五整治、三提升、一保护的工作措施,逐步达到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特色鲜明的美好乡村目标。三拐美好乡村建设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1、基础设施薄弱:村内有部分通组道路未硬化,通行能力有限;渠道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能力极弱;2、村民自建工程项目、各项配套设施管护等相关费用仍有缺口,筹资难度较大;3、美好乡村建设的建管长效机制难以建立。当前中心村庄建设较为规范,但其它村组建设还未达到美好乡村的要求;中心村庄的垃圾清运、设备管护等都没有形成长效机制;4、产业发展受制约;三拐村规划建设800亩的盆荷基地、1000亩的龙舒宴酒原料供应基地和农家乐等项目,虽部分项目已投入运营,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招商、土地、资金等多方面制约,项目进展举步维艰。三、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三拐村美好乡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得到改变,农民素质明显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是全县乃至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调研,我们对搞好美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心村庄,引导群众向中心村庄合理聚集。中心村庄建设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对中心村庄的选址要体现民意,注重基础设施现状和发展前景,考虑生产生活综合条件;对中心村庄的规划,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做得好,就是最大的节约,规划要注重发展、突出特色、方便生活、体现民意,要对群众向中心村庄合理聚集预留空间;按照“11+4+3”的要求,对中心村庄的配套设施进行高标准的建设,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二)、坚持项目整合、群众自筹、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资金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关键环节,县级政府能够设立美好乡村建设资金
规划引导 发动群众 产业支撑建设美好乡村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