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尚书》有“任土作贡”,而《周礼》亦称“九贡以致邦国之用"。大体先秦时期贡赋合一,汉代以后,土贡即从赋税中分离出来。唐代土贡制度渐趋完备,朝廷对纳贡时间、数量、运送方式、贡物管理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唐六典》、《元和郡县志》、《通典》、《新唐书》等文献中保存了有关土贡的记载。从唐初开始,对于土贡品种、数额,贡献时间和礼仪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诸州所奉贡献之物,折合后不得超过50匹绢价的价格。贡物须在每年十月二十五日前随朝集使运送至京师。虽然唐政府对土贡数量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州郡在执行上多有缺失,甚至土贡物品由“当土所出j’变为“逾境外求"。一些偏远州郡为使贡物如期到达,往往需提前数月转运,造成百姓负担加重。唐前期,土贡物品保管在太府寺右藏库中,后由于藏库属性发生变化,土贡物品或纳于左藏库或纳于内库,贡品成为供天子一人之私的物品。唐代对土贡物品的保管也有严格的规定,如保管不善,主管官员要受到惩罚。而土贡物品的出纳,规定更为细致周密,需经层层审核方可通过。唐初分天下为十道,河南为贞观十道之一。根据新旧《唐书》记载,河南道大体包括一府(河南府)二十A-j,I,I,相当今河南、山东全省及皖北、苏北地区。唐代土贡物品分为纺织品、药材、生活用品、食品、珍奇动物及其它贡品,其中纺织品和药材占河南道土贡物品的一半以上,其它多为河南道特产。河南道是我国古代丝织品的重要产地,该地区白汉代以来纺织业一直快速发展,长期处于全国领先水品。到了唐代,这里的纺织品不仅质量上乘,而且种类繁多。河南道贡药材的州约占河南道州数的一半。其它单一产地的生活用品、食品及杂贡类贡品,则更能体现河南道手工业及地区发展特色。唐代河南道土贡物品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中部平原经济发达地区以丝纺织品为主要贡品,而两侧以山地、丘陵为主要地理特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为药材的主要产地。土贡物品多受自然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唐代土贡物品发展至今,有些仍是当地著名的特产物品,如乐陵枣、阿胶、澄泥砚等。但绝大多数贡品的产地发生了变化,从整体上看,纺织品和药材产地变化最大。纺织品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药材由于栽培技术的影响,栽培药品品质更佳,从而形成了新的道地药材产区。关键词:唐代:河南道;土贡AbstractTheSHANGSHUhasthelocalastributes’,andtheZHOULIalsohas’allovertheworld’Stributesusedtothecountry’.ThePre—Qinpedod,,’time,thenumber,,theimperialcourthasdetailedregulationsaboutthelocaltributes’varieties,thenumber,,,,,’Spropertyischanged,thelocaltributesarekeptintheleftortheinternalofthestorage
唐代河南道土贡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