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发展概况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所了解的一些诗人、诗作的回忆,理清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唐诗发展概述:唐诗分期以“四分法”影响最大,即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的诗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初唐诗歌从唐朝建立(618)到唐玄宗即位(712)。初唐—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准备A、前期:宫体诗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B、中期:出现“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反对“上官体”,提倡具有“骨气”的刚健之诗,而且在创作上始见壮大之势。使诗歌创作“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走向江山与塞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C、后期:先是陈子昂在理论上提倡“兴寄”与“风骨”(《修竹篇序》),在创作上也将昂扬壮大的情思与优美的声律词采相结合。38首《感遇诗》、《登幽州台歌》等,一扫宫体余风。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同时,沈佺期、宋之问在诗歌创作的声律方面完成乐律诗的定型,故当时律诗又称作“沈宋体”。张若虚、刘希夷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成就突出,尤其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将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歌意境。
唐诗宋词起始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