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1浅议《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摘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个另类世界,那是一个女人的天堂,一个柔美的世界;也是一个让男性毛骨悚然的世界,一个被文人妖魔化了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男人成了患得患失的人,成了害怕的人,成了羞涩的、双颊潮红的、动辄晕倒的人。而那里的女性一个个都是勇敢的“劫持者”和“改写者”。关键字: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自由;自主精神毛泽东在1961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这样说道:“《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但《红楼梦》跟《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聊斋志异》作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在文学史上,它是中国艺术成就能够与《红楼梦》相媲美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全书约五百篇章,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近三百篇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女性千姿百态,个性鲜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章充分挖掘了不同女子身上的美德、才智、能力,并肯定了女性应有的社会价值。通过她们对真实人生、真实情感,对自由、自主精神的追求和向往,表现了作者蒲松龄思考的深度所在,以及他独特的人格追求。鲁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志怪群书中,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最高。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这里所指的使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显而易见主要是指该书中的女性。或为轻解罗裳夜伴枕席的人生知己,或为扶危救困排忧解难的再造父母,《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皆可谓顾盼生情、光彩照人,熔铸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思想和品格,但她们的存在始终是为了满足男子的诸种需要:落拓时为红颜知己,孤寂时为性伙伴,贫穷时为招财树,困窘时做救难菩萨和延嗣工具。于是,蒲氏便借她们传达出了一种现实世界无法明言的女性期待,塑造了古代小说隽永的女性形象画廊。第一类,是爱情背景下,大胆追求婚姻自由,蔑视封建礼教的妇女形象。毕业设计2在许多作品中,作者以高度的热情赞美了女性为赢得婚姻自由所做出的努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并宣称“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从此,女性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往往集中在爱情婚姻上,但由于封建社会的自身的封闭性,又使得女子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很受束缚。于是,蒲松龄便塑造了这样一群女性,作为解救爱情与婚姻的使者。这类女性的代表主要有:一、誓死捍卫爱情的女性:婴宁;白秋练婴宁,作为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她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知道三从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是对封建伦理道德一个极大的挑战。她是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正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白秋练也可谓是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另类女性。她跟婴宁不一样,她在爱情的道路上不像婴宁那样平坦顺当,而是屡遭坎坷挫折,她没有婴宁活泼爱笑的特点,却比婴宁更显得痴情和
浅议《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毕业设计(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