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原理名词解释上/下止点: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近处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四冲程发动机:曲轴旋转两周,活塞上下止点间往返四次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爆燃:由于压缩比过高导致压缩终了时气体的温度、压力过高,在火花塞点火之后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而引起不正常燃烧的现象;表面点火: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燃烧室内灼热表面点燃可燃混合气而引起的另一种不正常燃烧的现象;发动机负荷: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输出的实际功率与同一转速下能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发动机速度特性:发动机的有效转矩、有效功率、有效燃油消耗率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关系;发动机热效率: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与燃料燃烧释放热量之比;充气系数:在进气行程中,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气体质量与在标准大气压状态下充满气缸的新鲜气体质量之比;过量空气系数: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点火提前角:火花塞点火时与活塞位于压缩上止点时分别的曲轴曲拐位置之间的夹角;第一章循环热效率:工质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循环平均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泵气损失: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阻力而消耗的功;指示指标(i):以工质对活塞所做之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指示功:气缸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指示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指示功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值的比值指示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有效指标(e):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有效功、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经济指标: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有效燃油消耗率-----;强化指标(me):声功率-----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比质量-----发动机的质量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强化系数-----平均有效压力与活塞平均速度的乘积,与活塞单位面积的功率成正比机械效率:有效效率和指示效率的比值;第二章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打开起,直到进气过程开始、缸内压力达到大气压力之前,所损失的循环功;充量系数: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新鲜空气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进气状态:指空气滤清器后进气管内的气体状态,即进入气缸前气体的热力学状态,如温度与压力等。残余废气系数:进气过程结束时缸内残余废气与进入气缸中新鲜空气质量的比值。进气马赫数: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减小气门流动损失的具体措施:加大进气门直径、增加进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利用增压器,将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再送入发动机气缸的过程。(----增加进入气缸的充量密度,从而提高有效平均压力,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改善燃油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的目的。)增压度:增压后发动机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增压比:增压后气体压力和之前的气体压力之比;涡轮-----涡轮效率:涡轮机轴的有用功与废气所拥有的能量的比值;膨胀比:涡轮进口气体滞止压力与涡轮出口气体静压力之比;气体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涡轮的
内燃机原理名词解释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