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Please insert your own textPlease insert your own textPlease insert your own text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12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虽然经济学家们关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半个多世纪,但他们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界定却不尽相同。希克斯(Hicks,1977)是从分权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的,他认为独立的中央银行的概念就是把创造货币(create money)的权力与使用货币(spend money)的权力相分离,“货币管理(money regulation)是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责……如果想使它能够有效地运转,从制度的角度看,它就需要与政府的其他职责相分离……在正常情况下,法定的职责也就是政府的职责,如果将某一职责从政府职责中分离出来的话,它就是货币职责。”而普安卡雷从另外一个方面论述了相同的想法,“货币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让它为中央银行所管理。”在同一时期,诺德豪斯和林德贝克(Nordhaus,1975;Lindbech,1976)都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就是技术专家所说的避免货币政策被政治派别的支持者所左右,而交由一个组织来掌握。1980 年英国考察金融机构职能委员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1)它归谁所有,是私有还是国有;(2)它的总裁与理事的职权及其任命和任期;(3)它在执行货币政策方面有哪些法定职责,履行这些职责时是否受政府支配,双方有矛盾时如何解决;(4)它同政府有关部门有无人员交换或人员之间的联系,政府在中央银行理事会中有无直接代表;(5)它是否直接向议会汇报工作。1990 年 1 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中央银行研讨会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体现是:它必须独享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根据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不受政府财政透支的干扰;能独立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需向财政部报告自己的工作;重大决策不由某一部门或个人决定,而由中央银行理事决定;享有充分的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权力;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等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印度经济学家阿南德·昌达拉威克(Anand Chandavarker,1996)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独立性、宏观经济独立性和融资独立性。Eijffinger(1997)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涉及三个方面,即:人事方面的独立性、赤字融资方面的独立性和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文献中则规定,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府的干预,在解决与政府间的矛盾时存在公开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从上述学者的归纳中可以看出,人们讨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集中在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上,而立足点基本上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角度。因此,相对于政府而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1)职能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2)组织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不过在人事任命上要将政府排除在外是不现实的;(3)经济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拥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政府是否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中央银行获得信贷以融通政府支出的能力。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分析低通胀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与中央银行独立性将中央银行独立性引入中央银行改革和货币政策设计的做法,可以追溯到200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德兰德和普雷思科特提出的宏观经济中存在“动态不一致”问题的命题。其他一些学者都是在此研究基础上就中央银行的行为所受的影响进行了发展。所谓“动态非一致性”又称“时间非一致性”,其含义是指一项政策在制定的初始时期可能满足最优原则,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没有出现新的情况,这项政策也己经不是最优的选择了,从而引发了政策调整的问题。凡是具有上述特征的政策就具有时间非一致性。国外学者在论证货币政策之所以可能存在“时间非一致性”问题时,一般设定以下四个前提:(1)经济主体具有理性预期;(2)经济体系存在一个稳定的均衡产出增长率,即自然失业率不变;(3)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替代关系,长期内货币中性,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4)政府当局与经济主体之间存在非合作博弈。基德兰德和普雷思科特认为,假定最初政府制订了它认为最优的政策,但在随后的时期内并不一定停留在最优状态。因为在新情况下,政府可以随时改变政策,经过重新考虑选择的最优政策与最初的最优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