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流派一、一指禅派这是近代第一大推拿流派,现在的绝大部分推拿书介绍的第一个手法都是一指禅推法,足见其影响之深。该派的代表人物是朱春霆先生,一指禅手法的“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的五大要领即由朱先生总结。一指禅的操作不用我多废话了,一指禅现在一般认为是摆动类手法,我个人认为这种手法在施术时会产生机械波的效应,在体内产生反射和折射等复杂的作用,所以有特殊的渗透力。顺便提一句,当今一些大众化的水平比较高的推拿师的看家本领一般都是“颤法”和“扳法”,我认为“颤法”也会有类似机械波的效应,所以成为推拿师的看家本领。二、脏腑经络按摩这一派的代表我认为可以算是《脏腑图点穴法》和《脏腑经络按摩》,而《脏腑经络按摩》和《脏腑图点穴法》有明显的渊源关系,此派手法注重脾胃,以调理阑门穴及腹部各穴为主,对一些内科杂症确有奇效。《脏腑图点穴法》另配有四肢分筋法及一些辅助手法,梳理全身经筋,手法奇特,在点穴揉按时要做到“旋转推按,气通则止”,对施术者的手下感要求很高,我个人感觉在“气通”时手下会有跳动感或水流感。《脏腑经络按摩》与《脏腑图点穴法》相比腹部手法基本相同,而梳理四肢经筋用踩跷法,力度较《脏腑图点穴法》为大,但方法基本相同,《脏腑经络按摩》中另有疏皮疗法值得关注,臧福科先生认为疏皮疗法是失传已久的“皮部按摩术”,颇具研究价值。三、经穴按摩派此派现在也颇流行,其治疗原理多按经络、腧穴理论与针灸取穴大致相同,多数不过是以指压代替针刺。水平较高的支派也有不少,如马秀棠先生的《点穴疗法》以五种点穴手法以应人之五脏,作用于人体筋、脉、肉、皮、骨五体以应五行,取穴则完全按照针灸原理辨证论治,确有以指代针之效。还有曹锡珍先生《经穴按摩疗法》一书,详细介绍古代按摩八法,及各种治筋整形之法,以我个人经验这些方法对筋、骨损伤疗效较内科诸症显著。另有解佩启先生的《周易八卦指针疗法》,此套手法据老辈传说为北京八卦掌门内秘传,但我看来指导理论就是针灸理论,但对气机理论之升降开阖聚散发挥颇多,并配合八卦内功而用。有些经穴按摩流派还按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施术,这些流派中较值得一提的是罗振宇先生的《任督子午流注点穴法》,任督子午流注在中医典籍中记载较少,武术中应用较多,是将一天十二个时辰与任督二脉上的十二个穴位配合,每个时辰气血流注一个穴位按时在穴位上施术,武术中本用于伤人制敌,罗先生则用于治病救人,思路奇特。四、腹诊推拿派此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可算是四川的骆氏家族,骆竟洪先生在《实用中国推拿穴》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腹诊的手法、部位和种种手下感的临床意义,并配合其他全身性手法治疗各科疾病。还有《袁氏按导学》我认为也可算此流派,其核心手法为“腹部总持法”,为切按腹部穴位诊断并治疗疾病,尤其有腹部的脉诊法颇有《内经》“三部九候”之遗风。五、骨按推拿流派推拿本为中医十三科之一,本来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可到近世几乎只有伤筋一症。我们在医院实习时竟有“每个推拿科医生都自称擅长内科病症治疗,而所来之患者无一内科病症”的现象,一时传为笑谈,及现在时常听到“推拿手法是力量越大越好”的谬论,可谓是骨按推拿流派发展的"副作用"。四川郑怀贤、杜自明,北京罗有名、夏锡武,上海王子平、广东林如高诸先生及近代绝大多数纯中医骨科明家都是次派的佼佼者。此派手法各人之间大同小异,相关著作颇多,具体手法介绍甚详。
推拿流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