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推拿流派历史上, 由于推拿之术多为师徒相传, 疏于交流, 加之地域广阔, 习惯相异, 因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拿流派。但是, 一些推拿大家往往终日忙于临床诊治, 无暇著书立说, 以至于许多宝贵的经验至今仍散在于民间, 因此, 本章仅就一些文字记载较为详细的流派作以简介。第一节一指禅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因以一指禅推法为其代表手法而得名。" 一指禅" 是佛教禅宗用语,"禅" 即禅那( 梵文), 意为坐禅或将散乱的心念集中于一处。" 一指禅" 乃万物归一, 不二法门之义。据《景德传灯录》记载: 宋朝俱骶和尚向天龙和尚询问关于佛教教义时, 天龙竖起一只手指, 俱骶大悟。此后凡有人来求教, 他也经常竖起一指。俱骶临终前曾说:" 吾得天龙一指头禅, 一生用不尽" 。一指禅手法的命名, 推测与此不无关系。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代表著作有《一指定禅》手抄本, 成书于 1894 年, 作者自喻为" 邗江钓叟", 又名趾禅、趾道人。新近出版的《推拿名家朱春霆学术经验集》(1996 年),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指禅推拿流派的学术渊源和发展概况。一指禅推拿流派主要手法是一指禅推法, 辅助手法有拿法二按法、摩法、滚法、捻法、抄法、搓法、缠法、揉法、摇法、抖法, 共计 12法。其特点是:①强调手法柔和、深透, 柔中寓刚, 刚柔相济, 以柔和为贵, 其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配合默契, 动作细腻。②非常重视推拿功法锻炼, 要求学习者首先锻炼" 易筋经", 并结合在米(沙) 袋上苦练基本功, 达到体魄强壮, 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的基本要求后, 再进行人体操作训练, 使手法技术日趋成熟。③临床治疗遵守" 循经络, 推穴道" 的原则。取穴准确, 操作灵活, 手法深透力强。④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以四诊八纲为诊察手段, 强调审证求因, 因人而治, 因病而治, 因部位而治。⑤适合于头面、颈项、肩背、胸胁、脘腹及四肢等部位操作, 无副反应, 安全性高。一指禅推拿流派尤其擅长治疗内科杂病, 如头痛、失眠、眩晕、劳倦内伤、高血压以及月经不调等症; 胃肠道疾病, 如胃脘痛、胃下垂、久泄、便秘、肠粘连等病症; 骨伤科疾病, 如漏肩风、颈椎病、腰痛、膝痛、关节酸痛等病症; 也适用于小儿疾病, 如婴儿泄泻、遗尿, 小儿肌性斜颈、近视、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病症。第二节法推拿流派法推拿流派因以法为其代表手法而得名。法推拿流派在一指禅推拿流派中滚法的基础上, 把手背桡侧作为接触面, 并增加了腕关节的屈伸运动, 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手法, 为了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滚法相区别, 而取名法。之后, 又融人揉法、按法、拿法、捻法、搓法, 并与关节被动运动相结合, 即形成了法推拿流派。攘法推拿流派因脱胎于一指禅推拿流派, 所以它具有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一些特点, 同时, 还有自身的特点。即按法操作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严格的技术规范, 依靠前臂的摆动, 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动作, 来促使手掌背部在人体体表部进行连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由于腕关节伸屈的压力较大, 因此对人体剌激力量也较强。同时, 手法操作过程中, 有近一半以上的掌背部接触在人体体表上, 所以刺激面积也比较大。加之结合被治疗部位关节的被动活动, 可有效松解病变组织的粘连, 且手法力量易于深透到深部组织。法推拿适应症主要有半身不遂, 小儿麻痹症, 周围
附篇 推拿流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