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莫让“中国式”迷失了孩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莫让“中国式”迷失了孩子如皋市江安镇中心幼儿园徐娟【摘要】何谓“中国式”,在词典里查不到任何注解,却流行开来,并像一股旋风,席卷中国大地。报刊杂志、媒体、网络遍地开花,就连央视和人民日报也在推波助澜,并衍生了诸多的“中国式”,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理解为:所谓中国式,即国有的某种事物的行为方式。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式”这三个字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治堵”……国人无奈自嘲也好,刻意调侃也罢,越来越多的国人流行一个热词叫“中国式”,比如“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类行为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这种“中国式过马路”已经和随意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行为一起被媒体归入了“中国式陋习”的大概念之下。然而,种种的不良陋习虽然反映出国民的一些特点和弱点,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美好精神和品格的存在。与一些法治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闯红灯的现象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就是中国人所独有,像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一些城市,行人闯红灯也很普遍。可是在一些人的认知中,即便是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不良现象,也容易被贴上“中国式”的标签。贴标签当然是网民的自由,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标签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民众情绪。说到底,公民良好出行习惯的养成,遵守交通规则文明操守的形成,虽然与个人的品德修养相关,但根本上依赖于严格执法塑造的公民社会环境。忽视这一点,在公共传播领域中动辄打上“中国式”的标签,极可能造成偏见性的误解,干扰公众对解决违法现象的信心与方向。就此而言,集体闯红灯的行为当批,但“中国式”的标签不宜泛滥。“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幼儿园老师上课时教给小朋友的童谣,也是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但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走上街头,恐怕会无所适从,因为“闯红灯”已经是街头司空见惯的现象,只不过在以前,这个闯红灯的“英雄壮举”还只是“单打独斗”偶尔为之,而最近在某些城市的十字路口却出现了群起而为的集体行动——“中国式过马路”。过马路时,我们发现许多人都在毫无顾忌地闯红灯,这里面也不乏领着孩子的父母。绿灯还没有亮起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孩子的手从斑马线上穿过去,左闪右躲身段十分灵活。不知道这些父母是否想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后孩子自己过马路的时候,父母是希望他多等一会儿,还是希望他也像自己一样不顾危险从车流中穿行而过呢?红灯亮起了,一群人站在斑马线的一端等绿灯。这时,穿行的车辆少了一点儿,人群中有人等不及了,要闯红灯过马路。有位领着女儿的妈妈也拉起孩子的手准备穿行,这时女儿抬起头问:“妈妈,你不是说要等绿灯亮起才走吗?你要闯红灯了!”女儿的话让妈妈很没面子,妈妈恼火地看了女儿一眼,刚想要斥责她时,忽然听到“吱”的一声急刹车,一辆轿车差点撞到闯红灯的行人。妈妈心里感叹:幸好有女儿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很多时候,父母会教给孩子“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样的道理,但自己做到了吗?事实上,有很多父母都会以时间紧张、工作忙等种种借口而不愿意多等一分钟

莫让“中国式”迷失了孩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9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0-03-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