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几元,这会引起什么。【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元)。(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题2:在例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这就是说(C)。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B)%%%%以上【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X:Y=(1+5%)X:(1+5%)Y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例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例5:(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例6:(补充题)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
汇率计算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