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点用地规划本章内容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居民点的分类三、居民点的用地第二节城镇化问题一、城镇化概念二、世界城市化三、我国城镇化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布局理论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节居民点规模一、居民点规模概念二、居民点用地规模的估算和预测三、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第五节居民点布局一、居民点布局形式二、居民点布局原则三、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或称“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它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以及其他工程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居民点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劳动分工的加剧,都对居民点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聚落定居人类的居住地城市聚落(后)乡村聚落(先)游牧散居乡村集镇城市12345二居民点分类及我国居民点现状(一)居民点分类我及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不划分的标准不同划分标准基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行政地位、职业构成、城市设施等因素。如从人口规模来看城市居居点分类:1938年国际统计大会建议,凡2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算城市居住区,联合国则2万人作为城市人口规模的下限(一)居民点的分类至今没有统一标准聚居人口10万以上设市我国居民点体系由城市-城镇-乡村三个层次中国居民点分类体系图居民点城市居民点乡村居民点城市城镇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人大城市人口50到100万人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人小城市人口20万人以下县城集镇中心居民点一般居民点(基层、自然村)小城镇:3万人以上,尚未设市建制的县城和镇小城镇,县域和县属镇属于城市型城镇。三、居民点用地居民点又称居民地,由于居民点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而聚集的地居场所,所以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点是配置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用设施,绿化系统等的综合地点,聚集着人口、劳动力,所以也是产业集聚地。居民点用地有别于自然土地、农林牧业土地和矿业土地,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如工作、居住、交通、休息、娱乐等),各种用地功能相互关系复杂,所以有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级差收益。城市用地弹性增长系数居住用地的分类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共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差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居民点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