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买椟还珠”警惕“买椟还珠”《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说明文。课文除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月面的荒凉来突出月球的奇异外,还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这种科普类说明文如何教?我们结合一位老师两上该课进行剖析,供同仁参照。试教课:买椟还珠――月球知识的展示课执教老师的试教课堂,如果借成语“买椟还珠”来说,只看到外表(科普知识)而舍弃了学生需要的内质(语言的运用),作出了舍本逐末的不当取舍。请看他教学“探索不解之谜”的片段:师:(板书“探索”)同学们,请你们自由朗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思考: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请你们在书上用笔批注。师:(学生读完后)我们来分成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好吗?(生讨论,师巡视)师:每组选一个人总结一下人们到月球发现的一些问题、一些谜。生:土壤是否有杀菌作用?生:月亮到底有多大?生:为什么月球的土壤上生长的东西更绿?师:这些都是科学家到达月球后发现的――生(齐喊):谜。师:(板书“谜”)这些谜很多科学家都没有研究出来。我们来看看图片。看看这些人发现的这些谜是怎么样的?(出示文字:1细菌移植到月球带回的土壤中;2月球形成以及火山喷发;3地球与月球比年龄)除了书上举的这些例子。还有别的谜吗?谁能说说?生:有。月球是怎么形成的?月球能住人吗?月球上有没有外星人呢?师:作者用什么表示他没有写出来的、举出来的例子呢?生:省略号。师:那我们就知道了作者用省略号来表示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揭开的谜。(板书:……谜)师:人类很伟大,从来没有放弃对我们刚刚发现的这些谜的探索和研究,我相信有一天你们和这些科学家们一定会揭开这些谜的谜底的。对不对?课后,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和学校听课老师对这个教学片段进行反思:1忽视学段目标。《月球之谜》是第二学段三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学生刚初步接触说明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是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一条要求,这条要求虽然不是直接针对中年级的,但对这一课的教学仍然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结合第二学段学习概括文意的阅读教学目标,应把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把握文章的叙述要点作为教学重点。文中作者在提出一系列不解之谜时,表述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直截了当提出“谜”,有的需要概括提炼要点,这正是进行把握文章叙述要点的好机会。但这位教师的教学只展示了月球的知识,缺乏以文本为依托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2忽视言语智慧。掌握科学说明文中的知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不是最终的目标”。仔细阅读上述教学片段,不难发现,执教老师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上的知识,在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的周密、表达方式的迁移运用等层面无所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始终徘徊、游离在语言训练之外。公开课:去粗取精――情趣盎然的读写课经过课后反思,执教老师围绕“言语智慧”对预设进行自我调整,作了教学改进,以板块教学的方式进行重构。请看(板块二:自主探究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师:孩子们,人类登上了月球,看到了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宇航员们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们把月球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实验又让我们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疑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解之谜。引读: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师:你对哪一个
警惕“买椟还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