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治疗与预防
肝性脑病是急性或慢性肝细胞衰竭所引发的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多种异常。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些有害代谢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进人体循环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中毒及功能障碍,患者常常伴有门一体静脉的分流。
肝性脑病根据病变过程可分为:肝性昏迷先兆、肝性昏迷、慢性间歇性肝性脑病。
导致发生肝性脑变的病症有:慢性肝病肝功能衰竭、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素引起的急性肝炎、妊娠急性脂肪肝、脂肪肝引起的急性肝细胞衰竭等。常有食用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诱因。
第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异常症状,常见嗜睡或失眠,性格改变,表情欣快或沉默寡言,思维迟钝,智力衰退,神志恍惚,行为异常,言语错乱,幻觉、扑翼样震颤,狂躁吵闹,昏睡,抽搐,反射亢进,最后进入完全昏迷。
肝性脑病临床分4期:
Ⅰ期 有轻度性格和行为改变,可有扑翼样震颤,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Ⅱ期 症状比前一期加重,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常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
Ⅲ期 以昏睡为主,可被唤醒,但神志不清。
Ⅳ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
患者在肝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神志不正常时,应当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苗头,及时给予防范治疗。
第二、肝性脑病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肝性脑病消除诱因和对症治疗是重要的,而阻止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坏死灶内的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是成败的关键。对因HBv大量复制的活动性肝病,在病情稳定时,要配合抗病毒治疗。有关抗病毒治疗参见“慢性肝炎施治方案”,保肝支持治疗参见“重型肝炎施治方案”。
(1)消除诱因 肝硬化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对镇静、安定药物敏感,如使用不当,可诱发肝昏迷。临床必要时应减少用量。避免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诱因。发现肝昏迷征兆时,即应让患者禁食动物蛋白质,可以食用植物蛋白。
(2)应用支链氨基酸 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增高,使支链氨基酸比值下降。临床上,为调整患者的血浆氨基酸浓度比以利于意识的恢复,并且有利于蛋白合成代谢,常用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性脑病,如六合氨基酸、三合氨基酸、肝安注射液等,视病情每口1-2次,静脉滴注。
(3)降低血氨治疗 因谷氨酸与氨可结合生成谷氨酰胺从而减低血氨浓度,所以临床上常用谷氨酸钠40-80ml,加人5%的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为防止碱中毒,一般加入精氨酸10-20g配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并稳定血液pH值。有报道本法用于慢性肝细胞衰竭作用较好,但不宜用于急性肝衰竭。也可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雅博司)每日4-8安瓿静脉滴注,能促进谷氨酰胺和尿素的合成,起到清除血氨的作用,并有增加肝细胞能量供应,加速肝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再生功能。商品名阿波莫斯是雅博司类似制剂,可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
肝脏是解毒器官,一切在肠道内消化吸收的物质,都要经过门静脉运送至肝脏加工,其中食物和药品在肠道内发酵、腐败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当肝脏有较重损害时,解毒能力下降,患者如伴有便秘,由于肠道内细菌繁殖增加,毒性物质会大量产生,迫
肝性脑病的治疗与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