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细菌》教学设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雷红娟一、教学目标(一)。.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二)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二、。.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三、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联系生活,教师提问: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够答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后大量繁殖。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肉汤变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二)“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法国的科学家,叫巴斯德。.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即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我们知道,实验器材的选择对于一个实验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展示实验中用到的两种烧瓶,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烧瓶的区别。学生能够说出瓶颈的不同。瓶颈长而弯的称为鹅颈瓶,瓶颈短而直的称为直颈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会设计这样的鹅颈瓶来做实验呢?学生能够说出鹅颈瓶由于瓶颈长而弯曲,细菌不容易进入。教师提问:现在实验器材有了,如果你是巴斯德,你怎么具体设计这个实验呢?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设计。学生能够设计出大致的实验过程,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步骤,如先放入肉汤,再拉出鹅颈,之后还要煮沸等。.教师展示当年巴斯德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进一步说明:实际上放在鹅颈瓶中的肉汤经过很长时间也没有腐败,有的甚至长达四年。而放在普通烧瓶中的的肉汤,几天就腐败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结果得出结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可以进一步提问:怎么能让鹅颈瓶中的肉汤也腐败呢?学生能够答出去掉鹅颈瓶的鹅颈或是晃动瓶子,让细菌进入肉汤中,肉汤就会腐败。通过这个实验巴斯德就证明了自己的论断,并公布了自己的结论。在一个有学者、才子、艺术家争相参加的巴黎盛会上,巴斯德高声宣布:“自然发生学说,经过这简单实验的致命一击之后,绝不能再爬起来了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axiahao1314
  • 文件大小162 KB
  • 时间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