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病毒论文 病毒的复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病毒的结构简单,不具备独立进行生物合成的结构和酶系统,在细胞外处于无活性状态,只有在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原料、能量及场所才能进行增殖。同时病毒进入活细胞时还要求该细胞表面具有相应的病毒受体,这种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称为该病毒的易感细胞。病毒在易感活细胞内,以其基因为模板,籍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复制病毒的核酸,并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的蛋白质,再经过装配,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这种以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增殖的方式,称为病毒的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病毒的复制过程可大致分成吸附和穿入(ration)、脱壳(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装配与释放(assemblyandrelease)四个连续步骤,又称复制周期(replicationcycle)。复制周期(一)吸附和穿入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吸附通常可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通过随机碰撞和离子间的电荷吸引,使病毒与细胞相互接触,这一阶段是非特异而可逆的,与环境中的离子浓度有关;随后通过病毒的包膜或无包膜病毒衣壳表面的配体位点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生特异性吸附。穿入(ration)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主要有三种方式:①融合(fusion),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包膜上有融合蛋白,带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导细胞膜与病毒包膜的融合;②胞饮(viropexis),当病毒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一起内陷使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形成吞噬泡,是病毒穿入细胞的常见方式;③直接进入,某些无包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受体接触后,衣壳蛋白的多肽构型发生变化并对蛋白水解酶敏感,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细胞膜进入胞浆中,而大部分蛋白衣壳仍留在胞膜外,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二)脱壳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多数病毒在穿入时已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并释放出病毒的基因组。少数病毒的脱壳过程较复杂。这些病毒往往是在脱衣壳前,病毒的酶已在起转录mRNA的作用。(三)生物合成病毒核酸一旦从衣壳中释放后就进入生物合成阶段。在此阶段,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不能从细胞内检出病毒体,故称隐蔽期(eclipseperiod)。隐蔽期实际上是在病毒基因控制下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阶段。病毒生物合成部位因病毒种类而异,多数DNA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其核酸,在细胞质内合成其蛋白质;多数RNA病毒的核酸及蛋白质均在胞质中合成。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病毒核酸复制及病毒蛋白质合成两个方面,其中蛋白质合成又可分成早期蛋白质合成与晚期蛋白质合成两个阶段。通常早期蛋白为具有酶活性的非结构蛋白,而晚期蛋白则为结构蛋白。由于病毒基因组类型复杂多样,因而病毒生物合成的方式也比较复杂,一般根据病毒基因组的类型可分成6大类,即dsDNA病毒、ssDNA病毒、dsRNA病毒、+ssRNA病毒、-ssRNA病毒及逆转录RNA病毒。不同基因组类型的病毒在生物合成中,除核酸复制方式的差异以外,其mRNA的转录亦不相同(图22-6)。图22-

病毒论文 病毒的复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36 KB
  • 时间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