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3、揭示课题。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4、有感情地读课题。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四、小结。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第二课时一、回顾引入,铺垫情感。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齐读第1、2小节,再来回顾这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二、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为学生理解第3小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