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儿童心理问题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榆林市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汇报星元小学学困研究课题组汇报人:叶骁课题基本情况2012年8月本课题正式确立,经过了充分的准备进行了审报并获得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Ylkt12020。在市、区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我组成员对课题“培养小学生受挫能力的策略研究”展开研究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在课题实施中认真学习心理教育理论,用理念指导实践。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使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汇报如下:汇报要点选题的意义1课题的研究目标2课题的研究方法3课题实施的步骤44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2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打算选题意义由于当今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加上单亲家庭子女、弱势群体子女的增多和独生子女的自身弱点,学困儿童人数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倾向。这一问题除了社会因素外,相当部分的学业不良学生的形成与他们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新课改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我们决不能丢下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暂时的学困儿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这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我们确立了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小学学困儿童心理问题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学困儿童”问题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对其造成原因加以分析和鉴别,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使其得到有效的干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实施转化,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深入学困儿童家庭、洞悉学困儿童心理、查寻学困儿童身边存在的各种致困因素。用积极的态度发掘观察点,撰写观察心得。行动研究用跟踪、归因、解析等个案研究方法,对小学语文学困儿童现状作较全面而深入的观察分析,并通过个案分析推及普遍问题,归纳总结出学困儿童的主要成因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帮扶措施。借特殊现象归纳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展开研究。课题实施步骤第四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为实验深化阶段。1第一阶段(2012年8月--12月)为实验研究准备阶段。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为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第三阶段(2013年4月--6月)为实验总结阶段。432心理问题:研究发现1、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2、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3、为有心理问题的学困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心理对策1、学习态度偏差。2、学习技能存在障碍。3、情绪情感消极。课题取得的成果学生方面成果收获扭转了学困儿童心理问题,学困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学困儿童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提高了,且学习也较为主动了,思维活跃,效果很好。1、切实扭转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课题组的老师们初步探索了转化学困儿童的策略,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从而显示出教育教学的创新活力。2、加强了合作研究,促进了研究的实效。教师方面课题取得的成果1、学困儿童的困难反弹未能有效控制。 2、帮扶学生困时心情不能保持平静。 3、未能充分发挥与学困儿童家庭的配合作用。、存在的问题
结题报告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